第23章 師者(3 / 3)

“嗯,劉宇你說。”

小木認為劉宇可以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他相信自己的判斷。

果然,劉宇答得一點不錯。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彙集在劉宇身上,羨慕、敬佩之色溢於顏表。

小木趁熱打鐵,“不錯,劉宇同學答得非常好,請坐!”接著,他緩緩地將《四大名著》的作者、朝代一一用正楷寫在黑板上。

“難道你們其他人不知道麼?”

學生們點點頭,他們確實不知道。

“還是那句話,大家看的課外書不多,積累的少。所以,大家要多向劉宇同學學習學習,多看看課外書。當然要揀名著看。”

至此,小木的晚自習上有了一項新規定:完成當天的語文作業後,能自由閱讀課外書。孩子們在讀一些好書,《中華上下五千年》、《三國演義》、《愛麗絲夢遊仙境》、《西遊記》、《千家詩》等等。

孩子們向老師學習的不單單是知識,也包括他的愛好。教育陶冶一個學生,言傳軟弱無力,身教才是根本。所以,一名教師教學生的同時必須加強個人修養。你的興趣愛好必須是健康的,你的行為習慣必須是良好的。否則,難以將你的知識深深植根於孩子的心靈。

為人師,加強個人修養遠遠不夠,你得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大顯小學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屬於留守兒童。單親、離異、父母不在身邊等諸多因素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有這些情況的孩子往往性格極端,要麼自卑孤僻,要麼暴躁狂傲。這樣的學生最是難管。一個老師能做也應該做的就是走進他們幼小、脆弱的心靈,與其平等對話,打開他們心中的死結。

孫儀,單親家庭,由奶奶照顧,一向沉默寡言。當小木發現她一個人趴在桌上哭的時候,想知道她受了什麼委屈。她低著頭,沉默。不論小木用多麼柔和的語氣來問,她隻是不說。麵對這樣的學生,小木沒有辦法,隻能在平時給她創造表現的機會讓她獲得自信。

懶、拖拉。張秀、孫香就是典型。逼得急了,作業能完成,稍一放鬆,根本做不起。

能把懶、拖拉、髒亂集於一身的是李君同學。平時看著,一個精幹的女生,腦子雖然聰明,卻懶得入骨。正像她媽所說,“我們家李君就是懶點,別的什麼都好。”最讓小木不能忍受的是她的髒亂。桌上紙屑,腳下紙團,課桌裏的書擺的更是淩亂不堪。小木曾狠狠的教育過,效果不是很顯著。

調皮搗蛋的米雲、老譚,智障寫不來字的米成。各種類型的應有盡有,沒有幾盞省油的燈。

盡管隻有二十八個人,班裏卻不是一潭死水。小木是授業育人者,更是判官。當然案件裏沒有殺人放火,隻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你打了我一下,我罵了你一句。小孩子打架、吵鬧本屬正常。但作為老師,你不能存在絲毫偏心,必須秉公斷案,判明誰是誰非。

一名教師在一天當中要扮演眾多角色。學生委屈了,你是慈母;學生犯錯了,你是嚴父;學生生病了,你是良醫;學生爭吵了,你是法官;學生丟東西了,你是偵探……尤其是班主任,班裏的每一件瑣事都得處理。如果有一件處理不當,學生會認為你偏心,不在乎他,忽略他。幼小的心靈很容易受傷。

職業是高尚上的職業,卻並非人們想象中的那樣清閑,那樣散漫。他們的處境是尷尬的,很多時候就像是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所以,老師們需要的不是什麼讚美和鮮花,而是一份社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