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與老師之間相互影響,其實老師與學生之間也是。小木宿舍外有一張乒乓球台。課餘時間打乒乓球是他們男教師必做的功課。可笑的是,打乒乓球也能遇上奇人。柳、木二人恰巧就有這樣的緣分。兩個人,一個是尚校長的小舅子,一個是幼兒園園長的兄弟。兩人有共同之處——驕狂。
園長兄弟見小木他們打得正熱鬧,哂笑著走過來,“你們不行,乒壇高手來了!”
“誰?”小木故意問道。
“我呀!想當年我也曾經叱吒靈丘乒壇。來來來,讓你們見識一下什麼叫乒壇老將。”
柳、木二人震撼了。一個人能擁有這種自信絕對不簡單,弄不好這家夥真有兩把刷子。園長兄弟與尚老師對壘,柳、木二人觀戰。看他握拍的姿勢,站立的動作,銳利的眼神確實不同凡響。可惜的是,幾場拚比下來,他卻成了乒壇笑柄。拔了麻杆露了狼,嚴陣以待的尚老師不過是發了幾個旋球,他竟一個也接不住。至於扣球,更不會。嘴上卻兀自抱怨,“哎,這球拍不行,十塊錢買的吧。看看那網,鬆得厲害,鬧得我發揮不出正常水平。”
好不氣餒,隻是一味的埋怨。柳、木二人失笑的同時不得不承認他是個奇人。
某次,夜色將臨。柳、木二人對打,尚校長小舅子興衝衝趕過來。
“小木,跟校長小舅子來一局?”小柳說罷,臉上帶著詭笑退在一旁。小木納悶,這家夥遇著高手從不肯輕易放下拍子的,這回怎麼?難道又是個菜鳥?小木猜得不錯,他的水平遠不及園長兄弟,普通的發球他都接不住。同樣的自信掛在臉上,一局連著一局,直到汗流浹背,直到夜色濃重。
尚校長小舅子抹了一把汗,顯得很失望,“玩得一點也不盡興,天黑了,如果天不黑的話,我的水平高著哩!”
人家打的那麼痛快,小木卻半點痛快也沒有,隻有無奈、無聊、失笑。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小木班裏的劉宇、李吉居然偷偷打起乒乓球來,打得有模有樣。看來“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一個老師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多多少少會滲透進班級。
小木喜好書法,臨摹過不少書法名家的字帖,像王羲之的《蘭亭序》、黃庭堅的《鬆風閣》、懷素的《自敘帖》。晚自習,小木不經意間提到書法這塊兒。於是興致勃勃的把臨過的作品拿出來供學生觀賞。看著那一雙雙充滿渴慕的眼神,小木鼓勵他們道,“隻要好好練習,要達到這種水平也不是很難。”
“那麼,什麼時候能練到老師這種水平?”
“如果有人指導的話,用不了多長時間,兩、三年就夠了。”
自那次展示以後,很多學生課桌裏有了筆、墨、紙、硯“文房四寶”。韓寧同學利用晚自習後熄燈前中間的一段時間偷偷地按照小木教的方法在練毛筆字。慢慢的,楊青、栗樂、孫儀、任朵、李娟、也加入練毛筆字的行列。熄燈鈴響了,他們忙著在水龍頭前衝洗毛筆。
小木再三強調,學語文是個積累的過程。讀些好的課外書是不可或缺的。他給學生講故事的時候,往往故意提一下故事出自哪本書,是誰寫的。
一次,他問全班學生,“誰知道‘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一陣討論後,劉宇堅定而自信地舉起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