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來新夏序(1 / 1)

近年來,在六朝金粉之地,竟然有一批說老不老,說小不小的讀書人聚到一起,組織了一個“鳳凰讀書俱樂部”,又出了一份小刊物《開卷》。真是上帝仁慈,這些人趕上了好時候,要是回二十多年,隻要有某小人稍微撇一下嘴角,“鳳凰讀書俱樂部”就可定為“裴多菲俱樂部”,《開卷》無疑也是非法刊物,諸位讀書人也就吃不了兜著走。而今好了,諸位時不時地聚坐在高處不勝寒的俱樂部裏,品茗高談,闊論書與人。融融陶陶,忘卻世間煩擾,令人豔羨!

《開卷》的確是份好刊物,沒有煙火氣,沒有銅臭味,隻是一群癡人在說夢。寒舍有多種刊物,能耐心從頭看到尾的隻有《開卷》,但每期在目錄頁上看到“蘇新出準印JS-1106號”時,總感到一點微憾,總會聯想到一對情投意合的戀人,水到渠成地想結婚,隻是一時領不到正式結婚證,於是隻得邀集三朋四友,街道鄉鄰,擺桌喜酒,說明情由,取得共識,發個“準印”,隨之而來的就是添丁進口,若以法律為準繩,這孩子雖有其法定地位,但終究是非婚生子。至今,《開卷》這個已經會說話,滿地跑的非婚生子,該有個正式身份了吧!我常夢想不知哪一期的目錄頁上突然出現1SSN之類的正式刊號,我必馨香拜禱,上蒼佑人!

《開卷》有名家名篇,也有不熟悉書友的用心之作,但都是實實在在的好文章,沒有學究氣,沒有八股氣,沒有口號,沒有說教,文筆自由灑脫,多性情中語,讓人愛看、喜歡看,特別是書尾連載的《開有益齋閑話》更是我每期必讀之篇。開始是想從中獲得些有關書和書友的信息,漸漸積多了,就日益顯出其價值。從學曆史的角度看,首先感到這是一種編年體著述,如果是為皇上寫的話,那就類似起居注。因此,也可以說這是《開卷》的起居注。幾年下來,再瀏覽一過,不僅看到名人遊蹤,書話議論,書友音問,長短信息,而且預想到日後可作文壇、書壇考證史事之資。作者雖署名子聰,但並非一人,而是創辦《開卷》那批讀書人的集體創作,所以信息渠道深廣,視野四麵八方,較多地表達了他們的共同心聲,所以也是《開卷》發展成長的實錄,越來越讓人深感有保存的價值。如果能將《開有益齋閑話》中的一則則簡訊,以年月為序,彙成一編,減免讀者翻檢之勞,豈非善舉?

正在思量,收到《開卷》執行主編董寧文君的來信,他是《開有益齋閑話》主要執筆人之一,他說準備將《開有益齋閑話》編成一書,更名《開卷閑話》,他沒有解釋更名的理由。據我的妄加猜測,一則《開有益齋閑話》與清人朱緒曾的《開有益齋讀書記》有重名沿襲之嫌,二則更名《開卷閑話》更足以表明其代性。他不遺在遠,邀我為《開卷閑話》作序。我作為《開卷》的原始讀者,自當應承。我讚同其事,乃應董君之請,略敘所見,以為之序。

二oo二年初冬寫於南開大學邃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