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演說大師拉塞·康威爾被譽為美國偉大的公民。他的演講《鑽石就在你家後院》曆經50多年,親自演說6000多次,遍及全美50個州的大小城市,感染了億萬聽眾。他每周工作7天,一天幾乎工作16個小時,直至平靜地離世。
正是這篇演講,鼓舞了兩代美國人,每一個辛勤工作的美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過康威爾這篇演講的激勵。公元1888年,拉塞·康威爾還用演講所得的400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1.45億美元)建成了美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
雖然時光過去了100多年,但今天我們再次重溫拉塞·康威爾的這個偉大故事時,仍會被故事背後的深刻寓意所深深震撼。它向我們揭示了獲得財富的秘密,尤其是康威爾通過許多實實在在的例子告訴了人們:貧窮不應該伴隨著我們的一生,隻要善於利用自己身邊的資源,每個人都是可以發財致富的。
生活中,或許我們沒有那麼幸運,不能在自家後院裏真地發現鑽石和黃金,但拉塞·康威爾卻用一顆真誠的心靈激勵著我們:隻要有心,一個木頭玩具,一顆楓糖都能創造出無盡的財富。
隻不過,如今的人們很喜歡做著不切實際的發財夢,在縹緲的幻想中尋找著所謂的寶藏大門,卻往往忽略了自己現存的優勢。相反,那些功成名就的富翁們卻大多是從最普通的地方開始發現商機的,而普通的東西也正是與我們關係最為密切,也最容易為大眾所接受的。
於是,當我們總是感歎成功者的機遇可遇而不可求,甚至內心深處還希望別人的舞台應屬於自己的時候,卻很少意識到自己應該去為屬於自己的那個舞台打下一柱樁。更容易習慣的是,我們常會因為羨慕別人的工作而忘了自己手頭的工作。所以,成功學家奧格森·馬登給了年輕人如此忠告:“如果一個年輕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發現任何機會,而他認為自己可以在其他地方做得更好,那麼他會感到更加的灰心和失望。”
今天,時代為我們創造著大量的機會,尤其是當下的中國更是如此。然而,當各種致富商機鋪天蓋地而來,讓人眼花繚亂之際,很多剛踏進社會的年輕人,自認為有較好的學曆和過人的才華,眼高氣傲,心雄萬夫,高不成、低不就,稍不如意就心存挫敗感,直至輕言放棄對自己的承諾。他們甚至不願給自己一點時間思考:自己手上的平凡工作,乃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座豐富礦藏,如果竭盡全力做好它,就肯定能得到屬於自己的鑽石田。
身處百年後這個偉大的變革年代,在我寫下這部譯稿的最後一個字,合上拉塞·康威爾的原著時,我也為自己能翻譯這部作品深深自豪。我甚至有了自己的總結:無論社會怎麼變化,隻要你能找到人們需要什麼,把握自己身邊的每一個優勢,成就一番事業是早晚的事。也許這就是《鑽石就在你家後院》雖曆經百年,其價值依然像鑽石般奪目的根本原因吧!
在此,我願將自己的祝願送給每一個用心讀完此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