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蘆葦海遐想》(1 / 1)

去過九寨溝的人,都知道那裏的蘆葦海。一汪長湖,東西22公裏,寬不足半裏,半沼澤形態,如同彎月。兩岸蘆葦萋萋,漫向湖心,中間形成了帶狀水道,從這一端貫通到那一端,恰似蜿蜒飄過的玉帶,晶瑩剔透,色彩變幻,將滿塘的蘆葦切割成兩半。春夏時節,蘆葦是深綠的,水道是翠綠的。水麵波光粼粼,如同千萬顆寶石在閃爍。清風拂過,蘆葦搖蕩,好像少女飄動的衣裙,腰間係有朦朧的紗巾,使人有置身夢幻的感覺。秋天,峽穀兩側山花爛漫,五色繽紛。早晚陽光照射的角度不同,使倒映在水中的影像也不同,於是會出現各種顏色,令人陶醉的是墨綠和幽藍。秋日蘆葦似金色的帳幔,平整地鋪展在碧水兩岸,構成了精妙絕倫的畫麵;雪一樣的蘆花隨微風起舞,精靈般的輕盈,把蘆葦海變成了童話的世界。

走進蘆葦深處,世界就變成眼前那麼大。茂密的蘆葦把你圈在方寸之間,頭頂一片藍天,腳下一泓綠水,清晰地聽到鳥兒在耳邊歌唱,卻無法看到它的身影;不知名的魚兒,成群成群地箭一樣溜走,不歡迎不速之客的來臨。在蘆葦的縫隙間,陽光會變得格外燦爛。那一片片葉子,就像一麵麵魔鏡,把夕陽轉換為無數個光源,使微觀的蘆葦無限輝煌!走進蘆葦就走進了寧靜,人的喧囂、電瓶車的轟鳴,頃刻間變得遙遠而模糊。屏住呼吸,側耳傾聽,除了鳥鳴,就是蘆葦葉子磨擦的響聲。腳下軟軟的落葉,不知在水裏躺了多少年,至今還沒有變得泥濘。盤根錯節的蘆根,似乎有堅強的團隊意識,緊緊地長在一起,鏈向遠方。仔細看看,與蘆葦共生的植物很多。盡管這是蘆葦的世界,但異己的生命依然茂盛,也證明著蘆葦是如何寬容。

其實,很多植物不具有寬容性,“仗勢欺人”的也隨處可見。比如鬆樹,淩雲的氣概和萬古長青,令人羨慕也值得稱道。但鬆樹的挺拔是獨立向上的,和其他的鬆樹沒什麼勾連。冠蓋如雲會遮盡陽光,讓自己的周圍寸草不生。當然,蘑菇、苔蘚等可與其共存,條件是沒有利益衝突,例如不需要陽光,也不需要鬆樹必須的養分。處於依附的地位,在鬆樹的周圍才可以容身。藤,本性就是趨炎附勢的,沒有獨立的能力,有了依靠才能爬升。所以常常讓鬆樹看走了眼,不但容許它在身邊存在,而且主動地做它們的靠山。結果,有很多鬆樹死在藤的手裏。它們如同絞索般地纏繞著鬆的軀幹,不僅爭奪陽光和水分,而且把藤蔓嵌入鬆樹枝幹的深處,直至把鬆樹勒死,使之失去生機和活力。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藤纏樹的景象。西雙版納的深山老林裏,很多大樹都死於藤。相形之下,蘆葦沒有擎天的氣勢,但腳下的根基卻十分的牢固。即使是長在爛泥裏,蘆葦互相間的盤根錯節,構築起大家共生的土地,不是蘆葦也可以在那裏紮根。

人們常用鬆柏比喻英雄,實際上鬆柏浪得虛名。盡管嚴冬裏依然蒼翠,實際上葉子已經失去了生機。如果不幸遭到砍伐,次生的隻是落地的種子。蘆葦的須根是不懼風霜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最難能可貴的是它的平凡,渺小但有韌性,正直而且虛心。不要藐視那低矮的身影,它的力量在於向下的伸展,表麵上看不出雄偉,根基卻相當的深厚。無論是生命力,還是品格,蘆葦都稱得上真正的英雄!我曾去過內蒙古科爾沁,看到人們在草原上修路,挖出的泥土是一坨一坨的,蘆葦的根須盤繞在一起,讓鬆軟的土地變得異常堅硬。放眼望去,蘆海浩蕩,湧向天際,如同遼闊的金色汪洋。那景象給人的震撼,遠遠超過莽莽蒼蒼的森林。你能想象嗎?手中的一根蘆葦,頂多給人以素然的感覺。可站在大草原,蘆葦的世界浩瀚壯闊、空靈無邊,能說蘆葦不偉大嗎?當看到蘆葦海那一塘蘆葦時,我眼前曾浮現出科爾沁草原那真正的蘆葦海。雖然沒有高山映襯,沒有楓葉點綴,沒有色彩的朝夕變幻,但坦蕩無垠、空廓連雲的大草原氣象,存在天地之間,常留在記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