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合作與分享》(2 / 2)

對於許多企業的管理者而言,好不容易擺脫了因循守舊,在改革和創新上獲得了共識。遺憾的是,在提倡競爭的時候,常常忽略了合作;在進行競爭的時候,常常放棄了合作的選擇。因此,有很多企業在奔向強大目標的過程中,上演著一出出堂吉訶德式的悲劇。有些國有企業的高層管理團隊也是這樣,能人很多,卻形不成合力,各有所長卻無法整合。尤其在企業進行重大決策的緊要關頭,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很難迅速地實現統一。在民營企業,包括在家族企業裏,雖然有家長製和一言堂的弊端,在管理水平上屬於低級層麵,帶來的風險確實不小,但卻能避免九龍治水,堅決、迅速地做出決斷,從而把握住稍縱即逝的商機。國有企業決策則必須堅持民主集中製,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同時要實行集中,處理好民主和集中的辯證關係。在貫徹民主集中製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兩種傾向,即過分地民主,議而不決;或過分地集中,少數人說了算。如何才能既發揚民主又正確地集中?其中的分寸往往是很難拿捏的,弄不好就會使辯證演化為詭辯!

當然,國有企業決策難的問題,主要的不是決策所應堅持的原則的問題,而是決策者觀念的問題。在商應該言商,賺錢是企業的主要目標。無論國有企業肩負多少社會責任,經營的主要目標還是要使股東利益最大化,即在合法的範圍內爭取賺更多的錢。凡是自己能幹的事情,自然是獨家經營為好,獲得的利潤也自家獨占。可市場風雲是變幻莫測的,非壟斷行業的競爭慘烈,即使有能力單幹的事情,有時也不得不與別人合作,並共擔風險、分享利益。如果凡事都不與人合作,強勢的企業以老大自居,要保持優勢就會很難。不僅如此,做事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決策時的分歧並非是非之爭,隻不過是在決策方案選擇上的認識不同而已。有些國有企業領導班子成員認識不到這一點,常常在討論決策時固執己見,不善於放棄自己的意見,甚至不願意放棄部分意見。這時,如果主要領導人怕擔責任、不敢拍板,就會使集中得不到貫徹,使民主集中製落不到實處,最後的結果是議而不決,使企業喪失了發展的機會。其實,現代企業條件下堅持民主集中製,與科學治理結構的運行是並行不悖的。民主決策不等於意見一致,特殊情況下甚至不等於少數服從多數。如果形而上學地理解民主集中製,如果班子成員都固執己見、不善於合作,那企業的衰敗就為期不遠了。

社會學家威廉·達赫迪曾經說過:與家人共餐的孩子不僅成績好,而且能學會尊重他人。吃飯是一個分享過程。分享是一種妥協,沒有人在每個晚上都能吃到自己最喜歡的菜。其實,不管做什麼都是一樣的,堅持和競爭是十分必要的,但合作和分享同樣重要。學會分享、善於合作,也是人生和事業成功的秘訣。在商海搏擊,有些事情是我們自己無法完成的,如果堅持獨占鼇頭,最後可能一無所獲;假如主動與人合作,通過整合別人的力量來增加完成任務的力量,最後分享到相應的利益,總比一無所獲要好吧?同樣,個人的思想總是有局限的,整合思想會更接近真理。許多事情都比想象的複雜,不僅有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側麵,而且在不斷地變化之中。在這個角度看是正確的想法,換一個角度看可能就是錯誤的;昨天曾經是正確的認識,今天就可能變得不那麼正確。因此,在企業決策的過程中,多聽聽大家的意見沒有壞處,集眾人之智和舉眾人之力一樣,都是絕對上乘的選擇,總會使自己得到加強,包括使片麵的想法變得更加全麵,使錯誤的想法得到修正。更何況,做事和走路有時很相像,達到目的的途徑有多種,自己所想到的很少是唯一正確的。有時放棄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就是放棄真理,隻不過是認同了別的通向真理的途徑罷了,實際也是在和別人分享,這時的妥協就等於合作。爭強好勝是比較容易的,而合作及分享卻需要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不太容易,但卻是對人類進步的追求。雖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