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太霄寶錄》,雖不及《道德經》闡述的“道”那般令人費解,卻如同霧裏看花,模糊不清。
“易銘,你現在按照《太霄寶錄》裏的口訣來修煉,我在一旁為你看護。”
易銘趕緊盤身坐下,閉上雙眼,按著《太霄寶錄》的口訣修煉起來。
回想起口訣裏的話語,他的心神,漸漸平靜了下來,再讓自己的心性,慢慢符合口訣裏的道。
孔竅緩緩張開,不知從何時開始,他的意識竟一分為二,一部分內視十方,導天地靈氣入體;另一部分自見己身肉體,引領靈氣運行。引入己身的靈氣,行於經絡表裏,與營、衛二氣相和,疏通堵塞的經脈,增強脈絡的韌性。
靈氣貫通經脈,吸納營、衛二氣,又將二氣分化,使其兩兩相和,互增互長,不過片刻,營衛二氣便由遊離幾絲變為潺潺溪流。此時的靈氣便如那平原江川,各自肆流,卻不互衝相抵,因勢導利,順流而行,不僅調和體內五行,增強營衛二氣,還去除體內雜質,強魂健體。
不知不覺中,易銘已連運七十二個小周天,將靈氣化為自身精氣,才將沉入氣海,停止修煉。
剛一睜開眼,他便聽見師傅義正嚴詞道:“你的資質可謂是上等,可你要記住“道無涯,行剛正”這六個字。在修道途中,資質並不重要,哪怕那個人連引氣入體也辦不到,但他如果悟道了,便能即刻飛升,正真地得道成仙。”
易銘不禁有些羨慕,向往問道:“那便是人們所說的“天才一朝悟道,勝過百年修行”嗎?”
老翁哈哈一笑,道:“天才?世上哪有所謂的天才?有些“天才”犧德增智,有些卻是體衰智長。我不是才說“道無涯,行剛正”嗎?道固常存,是以剛健持真,不以己存覆其行。順法自效,始與同一,益自生,害相隨,有化滅,無亦不存,同而相濟,故所相衡。”
結合《道德經》裏的“道”,易銘頓時醒悟道:“原來如此。想來人人都有機會得道成仙。”
易銘的話,似乎讓老翁想起了什麼,喃喃自語道:“我自窺得大道以來,不妄為,不自是,為何會與道無緣?”
“師傅?師傅?”見老翁失神了,易銘小心地呼喚。
老翁擺手示意,苦笑兩聲後,正襟神色道:“你能明白就好。對“道”的理解,你已足以;而修煉途中,更不可冒功貪進,要循序漸進,順道而行。”
易銘連連點頭,道:“徒兒明白。那徒兒每日應修煉多久呢?”
老翁一愣,隨後道:“我不是說修煉的時日,而是說如何修行。火侯未到,不可急於突破壁障,否則會引來各種劫難。到時候,你還沒有成仙,卻已墜入輪回,與道無緣了。”
易銘一驚,立馬道:“那我還是少修煉些,免得引來災劫。”
見易銘又曲解了自己的意思,老翁不禁反問:“如果按你的說法,幾天修煉一次,每次修煉一個時辰,那你窮盡一生,也隻能攀至“引氣入體”頂峰,永遠也達不到“煉氣化神”,又怎麼成仙呢?”
易銘被問得啞口無言,隻能呆呆地看著自己的師傅。
老翁幹咳一聲,道:“正因為要循序漸進,所以更該勤修厚積,才能突破壁障。但你要切記,修行固然重要,可自身的“道心”,卻是萬法根本,不可掉以輕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