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話:兄妹兩初進榮國府 有心人發覺異樣處(1 / 2)

上回說道黛玉與暮辰二人帶著隨侍的丫頭、小童、婆子,在賈雨村的同行下,抵達京都。那日方棄了舟登岸,便有榮國府打發了轎子並拉行李的車輛久候了。黛玉早在乘船途中便聽其兄交代了外祖母家的大致境況,聽說是與別家不同。本意欲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卻不知其兄卻另是叮囑不必如此小心謹慎,畢竟林家也不是小門小戶之流,在京中亦是有府邸的,若是有不順心之處,大可表明,也不至於遭那寄人籬下,被人蜚語的罪。

黛玉聽了,本是有些惴惴的心也安了,想起此行若無兄長相伴,必是要自怨自艾上一番的。如今在悲傷失母中亦是暗中慶幸自己並非一人。自上了轎,進入城中從紗窗向外瞧了一瞧,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與別處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卻不開,隻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黛玉想道:這必是外祖之長房了。想著,又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了。

且說林暮辰對這京都的繁華並無甚興趣,便是前幾世也看盡了這風光後的黑暗。如今他們兄妹將要進入的榮國府表麵風光無限,內裏卻又不知是怎樣的一片泥潭。曾聽母親賈敏常提起賈母在其未出閣時愛護非常,卻並未多提及其兄賈赦賈政,其中蹊蹺之處不言自明。故,對榮國府眾人,林暮辰仍是持觀望姿態,畢竟這血濃於水的聯係也不是說斷就能斷的。行至榮國府大門,透過紗窗便能看到正門前站著幾個巡衛模樣的漢子。而他們一行卻不進正門,隻進了西邊角門。那轎夫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

林暮辰微蹙了稍顯秀薄的眉,思及賈敏在賈府老太太之女,若是回來省親,那進這角門也無不可,而林如海現今是巡鹽禦史,皇帝也是極為看重的,便是在榮國府這身份也不會差了去,作為其子女,來到賈府卻隻能進角門,這老太太也不知是愛孫心切忘了其中的深意還是本就沒有打算在意,若是後者,恐怕這榮國府也太目中無人了,竟敢這般失了禮數。

此刻,卻是不由得林暮辰思考,兩人的轎子複又被抬起,直至一垂花門前落下。耳邊隨即響起一蒼老女聲,想必就是那隨在一側走了一段的婆子:“公子,這便到了。”果然出來看到黛玉亦被扶了下轎,兩人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麵的正房大院.正麵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台磯之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便忙都笑迎上來,說:“剛才老太太還念呢,可巧就來了。”於是三四人爭著打起簾籠,一麵聽得人回話:“林公子並林姑娘到了。”

兩人見著一位鬢發如銀的老母被兩個丫鬟攙著迎上來,便知是他們的外祖母。林暮辰方向前一步,口中恭敬道:“見過外祖母”行了拜見禮,黛玉欲行禮,卻被賈母一把摟入懷中,亦是拉過林暮辰的手,握了在手心,當場大哭了起來:“我可憐的孩兒,可憐的孫兒……”這般另隨侍之人無不掩麵低泣,黛玉眼角也瑩瑩有了淚花。“外祖母若是此般難受,怕是母親見了亦會自責的。”清麗的童音帶著一絲軟濡的勸慰之意。這一屋子的人才堪堪停住了哭聲,賈母將眾人一一介紹與二人。二人一一拜過這便算是認了親了。

眾人見暮辰、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暮辰眉宇間自有一股灑脫的英氣,麵貌也是極好,或是從了母相,有著一種難以言明的風韻;而觀黛玉,身體麵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兄妹兩人相貌倒是有幾處神似有恰如其分的有著諸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