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處於準備頂升狀態,上下部分沒有用銷釘連接緊,在這種情況下,塔吊隻能承受壓力,不能承受拉力,用9號塔吊(在上)拉10號塔吊前臂(在下),必然產生3個力:向上的拉力使之增加後傾,作用於塔身的推力、旋轉力使後臂往外套架危險的開口處扭轉。在這三個力的作用下,塔吊迅速向南彎折倒塌。這是由於安裝的程序不對,改變了塔吊的受力狀態而發生倒塌,而不是塔吊本身的質量不好而引起倒塌的。
事故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人員傷亡,促使我們深思。一個小細節的疏忽看起來實在不起眼,甚至有人認為不值得一說再說,然而,由這一個個小細節累積起來所造成的災難則是令每一個人震驚的。
我們常常喜歡在事情發生之後說“如果”、“假若”,但再多的如果也無法使發生的災難消除,千萬個“如果”不如當初一個細節的注意。
第一次沒做好,同時也就浪費了沒做好事情的時間,返工的浪費最冤枉。第二次把事情做對既不快,也不便宜。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簡稱DIRFT)”是著名管理學家克勞士比“零缺陷”理論的精髓之一。第一次就做對是最便宜的經營之道!第一次做對的概念是中國企業的靈丹妙藥,也是做好中國企業的一種很好的模式。有位記者曾到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進行采訪,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懸在車間門口的條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在很多人的工作經曆中,也許都發生過工作越忙越亂,解決了舊問題,又產生了新故障,在一團忙亂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錯誤,結果是輕則自己不得不手忙腳亂地改錯,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重則返工檢討,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或形象損失。
由此可見,第一次沒把事情做對,就要忙著改錯,改錯中又很容易忙出新的錯誤,惡性循環的死結越纏越緊。這些錯誤往往不僅讓自己忙,還會放大到讓很多人跟著你忙,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資損失。
所以,盲目的忙亂毫無價值,必須終止。再忙,也要在必要的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用腦子使巧勁解決問題,而不盲目地拚體力交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該做的工作做到位,這正是解決“忙症”的要訣。
你還忙嗎?當然忙!但希望是忙著創造價值,而不是忙著製造錯誤或改正錯誤。隻要在工作完工之前想一想出錯後帶給自己和公司的麻煩,想一想出錯後造成的損失,就應該能夠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完全做對”這句話的分量。
自檢:
請認真思考後回答下列問題。
1.你的上司會經常給你第二次將事情做對的機會嗎?
2.你自己是否經常會“寬容”地對待自己的錯誤,並一次次地給自己機會?
3.通過閱讀本文後,你覺得自己以後應該怎麼做才最合適?
零缺陷管理:隻有100%才是合格的
經典提示:
一個人成功與否在於他是不是做什麼都力求做到最好。成功者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絕對不會輕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你應該以最高的規格要求自己,能完成100%,就絕不隻做99%。隻要你把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更快、更準確、更專注,動用你的全部智能,就能引起他人的關注,實現你心中的願望。
盡管很多經營者都知道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但在實際行動中,出於成本等考慮,他們在追求質量方麵,總是“適可而止”,有時候,為了提高銷量,甚至不惜犧牲質量。
這裏有一組數據,可以讓在質量方麵“適可而止”的人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