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吳翰林花下遇才人 (1)(2 / 2)

到次日,家人回複道:“小人昨日跟了蘇相公回去,卻住在烏衣巷內。小人細細訪問,蘇相公是府學生員,父母俱已亡過,家下貧寒,尚未娶妻,祖籍不是金陵人,也沒甚麼親戚。”

吳翰林聽了,心下愈加歡喜,暗想道:“此生即處貧寒,又無妻室,這段婚姻垂手成矣。況他又無父母,即贅於太玄亦無不可。”又想一想道:“人物固好,詩才固美,但不知舉業如何。若隻曉得吟詩吃酒,而於舉業生疏,後來不能上進,漸漸流入山人詞客,亦非全壁。”因又分咐家人道:“你還與我到府學中去,查訪那蘇相公平素有才名沒才名,還是考得高考得低?”家人訪了半日,又回來複道:“這蘇相公是十七歲上進的學,進學後就沒了娘,整整丁了三年憂。舊年是十九歲,才服滿。舊年冬底,李學院老爺歲考,才是第一次,案上未發,不知考的如何。今年是二十歲了。說才名是有的。”吳翰林道:“正是,宗師的案也好發了。”家人道:“學裏齋夫說,發案隻在三五日了。”吳翰林道:“你再去打聽,一出案即查他等數來報我。”

過了十數日,吳翰林正放心不下,忽見家人在學中討了全案來。吳翰林打開一看,蘇友白恰恰是府學第一名。喜得個吳翰林滿心快暢,道:“少年中有如此全才,可喜,可喜。這段姻緣卻在此處。”

隨即叫人去喚了一個的當做媒的張婆來,分咐道:“我有一位小姐,名喚無嬌,今年十七歲,要你去說一頭親事。”張媒婆道:“不知老爺叫媒婆到那一位老爺家去說親?”吳翰林道:“不是甚麼老爺家,卻是府學中一位相公,他姓蘇,住在烏衣巷內,是新考案首的。”張媒婆道:“聞得前日張尚書家來求親,老爺不允。”吳翰林道:“我不慕富貴,隻擇佳婿。這蘇相公才貌兼全,我故轉要與他。”張媒婆道:“老爺裁鑒不差,媒婆就去,自然一說便成。隻是媒婆還要進去見見夫人。”吳翰林道:“這也使得。”就叫一個小童領了進內廳來。

原來吳夫人因無嬌小姐日夕思想父親,心中愁苦,故同他到後園散悶,卻不在房裏。小童忙問丫環,丫環道:“夫人同小姐在後園樓上看花去了。”小童即引張媒婆同到後園樓上來。果然夫人同無嬌小姐在那裏憑著樓窗看碧桃花哩。

張媒婆連忙替夫人小姐見個禮。夫人便問道:“你是那家來的?”張媒婆道:“媒婆不是別家來的,就是老爺叫來要與小姐說親。”夫人道:“原來是老爺喚來的。正是,昨日老爺對我說,有位蘇相公才貌兼全,後來必定登達。你替小姐說成這頭親事,自重重謝你。”張媒婆道:“老爺夫人分咐,也不盡心!”一邊說,一邊就將小姐細看,果然生得美貌,正是:

花柳雖妖冶,終含草木形,

何如閨裏秀,絕色自天生。

張媒婆見小姐美麗異常,因問道:“可就是這位小姐?”夫人道:“正是。”張媒婆笑道:“不是媒婆誇口,這城中宦家小姐也不知見了多少,從不曾見有小姐這般標致的。不知這蘇相公是那裏造化。”夫人道:“城中那個鄉宦不來求過?老爺隻是不允。因在郊外看見蘇相公,道他是個奇才,倒要扳他,這也是姻緣分定。隻要你用心說成。”張媒婆笑道:“老爺夫人這等人家,小姐這等美貌,他一個秀才家,有甚不成?連媒婆也是造化。老婦人就去。”夫人叫丫環拿了些點心、茶與張媒婆吃。張媒婆吃了,辭了夫人小姐下樓來,依舊要往前邊去。小童道:“前邊遠,後邊去吧。”張媒婆道:“不管,隻撿近些吧。”小童就領他轉過牆來,竟出花園後門。

原來這花園與城相近,人家甚少,四麵都是喬木疏林,城外又有許多青山環繞,甚是幽靜。故吳翰林蓋這一個樓,時常在此賞玩。

張媒婆出得後門,回頭一望,隻見夫人小姐尚在樓上。遠遠望見小姐,容光秀美,宛然仙子。心下暗羨道:“好一位小姐,不知那蘇秀才何如。”因轉出大街,竟往烏衣巷來。尋到蘇友白家,恰好蘇友白送出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