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錦上錦大家如願 (2)(1 / 2)

吳翰林道:“蘇兄步來,車馬俱在何處?”蘇友白道:“就在前白石村觀音寺中,乃向日之舊寓也。”白公道:“寺中甚遠,何不移到此處,以便朝夕接談?”遂分咐家人去取行李。到了傍晚,又重新上席,三人雄談快飲,直吃二鼓方散。蘇友白就在東莊住下。白公與吳翰林仍舊回家。吳翰林就在夢草軒去睡。白公退入後廳,因有酒也就睡了。

到次日起來,梳洗畢,方叫嫣素請小姐來說話。原來白小姐昨日已有人報知,柳生即是蘇生,與盧小姐不勝歡喜。今聞父命,忙來相見。白公見了,就笑說道:“原來柳生即是蘇生。如今看來,你母舅為你作代也不差,你父親為你擇婿也不差,考察首與科甲取人都不差矣。可見有真才者處處見賞。”白小姐道:“總是一個人,不意有許多轉折,累爹爹費心。”

白公道:“這都罷了,隻是還有一件,”就將蘇友白所說盧家之事說了一遍道:“這分明是甥女之事,為何得有一個公子?”白小姐道:“夢梨妹子這事也曾對孩兒說過。他父親又亡過,兄弟又小,母親寡居又不便揮婿,恐異日失身非偶,故行權改做男裝,與蘇郎相見。贈金、許盟、寄書都是實事。如今還望爹爹與他成全。”白公聽了大喜道:“不意他小小年紀到有許多作用!我原主意你姊妹二人同嫁柳生,今日同歸蘇郎也是一般。這等看來,他的願也遂了,我的心也盡了。此乃極快之事,有何不可?你可說與他知。姑娘麵前不必題了。”白小姐應諾。

白公就同吳翰林到東莊來。三人見過,白公就對蘇友白說道:“昨日見所托盧夢梨之事,我細細一訪,果有其人。”蘇友白歡喜道:“盧兄今在何處,可能一會?”白公道:“盧夢梨因避禍一處,今尚未可相見。若要他令妹親事,都在學生身上。”蘇友白道:“非是晚生得隴望蜀,貪得無厭。隻因小婿在窮途狼狽之餘,蒙夢梨兄一言半麵之間,即慨贈三十金,又加以金鐲明珠,又許以婚姻之約,情意殷殷,雖古之大俠不過是也。今小婿僥倖一第即背前盟,真狗彘不食其餘矣。”吳翰林道:“難得,難得。夢梨之贈可謂識人矣。”白公道:“此自義舉。我輩亦樂觀其成。但隻是我前日所許甥女恐不能矣,再無三女同居之事。”蘇友白道:“夢梨俠士,嶽父何不以外甥女配之?亦良偶也。”白公道:“這裏再議。”

大家閑談,又說些張軌如換《新柳詩》並蘇有德詐書假冒二事,大家笑了一會。蘇友白道:“如今蒙嶽父垂愛,事已大定,以前之態盡可相忘。況二人俱係舊故,尚望仍前優待,以示包容。”白公笑道:“正合我心也。”就叫家人發兩個名帖,一個去請張軌如相公,一個去請蘇有德相公,就說蘇爺在此,請去同坐。不多時二人先後都到,相見甚是足恭。大家在東莊閑要不題。

卻說蘇禦史複命之後,見蘇友白改正了翰林,不勝歡喜。因後代有人,便無心做官,遂出疏告病,又出揭到督察院堂上,至再至三的說了,方準回籍調理,俟痊可日原官起用。蘇禦史得了旨,就忙忙出京,先到河南家裏,住了月餘,就起身到金陵來與蘇友白完婚。報到錦石村來,蘇友白忙辭了白公、吳翰林,就接到金陵城中舊屋裏來。恰恰這日蘇禦史也到了。父子相見,不勝歡喜。蘇禦史問及姻親之事,蘇友白就將楊巡撫招贅,及改姓遇皇甫,歸來對明,並盧夢梨之事,前前後後細說了一遍。蘇禦史滿心歡喜道:“世事奇奇怪怪,異日可成一段佳話矣。”府縣各官聞知,都來拜望請酒,鬧擾不休。蘇禦史與蘇友商議道:“城中宣雜難住,莫苦就在眾所周知石村卜一居,與白公為鄰。一來結姻甚便;二來白公無子,彼此相依,使他無孤寂之悲;三來村中山水幽勝,又有白公往來,盡可娛我之老。”蘇友白道:“大人所見最善。”

到次日,父子竟到錦石村來。白公與吳翰林、張軌如、蘇有德彼此交拜過,蘇禦史就將要卜居村中之意與白公說了。白公大喜,遂選了村中一間大宅,叫蘇禦史用千金買了。蘇禦史移了入去,就治酒請吳翰林主婚,請張軌如與白小姐為媒,請蘇有德與盧小姐為媒。擇一個吉日,備了兩副聘禮,一時同送到白公家來。白公自受了一副,將一副交與盧夫人受了。治酒管待眾人,彼此歡喜無盡。

行聘之後,蘇禦史又擇了一個大吉之期,要行親迎之禮。這年蘇友白是二十一歲,一個簇新的翰林,人物風流,人才出眾,人人羨慕。白小姐是十八歲,盧小姐是十七歲,二小姐麵工言貌,到處聞名。到了臨娶這日,蘇禦史大開喜筵。兩頂花藤大轎,花燈夾道,鼓樂頻吹。蘇友白騎了一匹高頭駿馬,烏紗帽,皂朝靴,大紅員領,翰林院、都察院的執事兩邊擺列,蘇友白自來迎親。一路上火炮喧天,好不興頭熱鬧。二小姐金裝玉裹,打扮得如天仙帝女一般,拜辭白公與盧夫人,灑淚上轎。白公以彼此相知,不拘俗禮,穿了二品古裝,竟坐一乘四人大轎,擺列侍郎執事,自來送親。吳翰林也是吉服大轎。張軌如、蘇有德二人都是頭巾、藍衫、駿馬,簪花掛紅。兩頭讚禮。這一日之勝,真不減於登科。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