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俊紅顏陣上動芳心俠穀樓軍中投片劄 (1)(1 / 2)

詩曰:

鋒刃叢中兩俊娥,一般豪俠世無多。

劍花飛處光分麵,墨陣揮來筆止戈。

卻說常更生休養士卒已久,月仙公主著令他進兵打關。常更生領命,統軍直抵關下。早有探馬報入關中。董聞與國公聞報,即引數百騎登高望之。見番兵一半騎馬,一半騎鹿。當先一員大將,生得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隻是沒有須髯。前隊引軍旗上,大書“華光國元帥常更生”八個字。看他手持鋼鞭,騎著一隻大鹿,往來馳騁,好不勇猛。正是:

指鹿趙高將秦害,馬原不可以鹿代。

今看騎鹿與馬同,這個貂璫真可怪。

國公看了,對董聞說道:“據彼國來使說,這常更生本是中國一個內監,不知為何逃入外邦。且聞彼國的公主自誇能武能文,卻又愛這內監才兼文武,使為元帥,尤為可異。”董聞道:“想彼國所恃者,惟此人耳。若先擒此人,便可不勞而定矣。”國公道:“明日我當親自擒之。”董聞道:“待在下今日先送個信兒與他。”說罷,取過弓箭來,開弓發箭,看著那引軍旗,颼的一聲射將去,卻正射在常字之上。常更生見了,喝聲采,遙望著關上叫道:“那射箭的將軍,可下關來與我分個勝負。”董聞令部卒高聲答道:“今日且退,明日決戰。”常更生聽說,即引兵退下數裏,紮住營寨。

番兵拔得旗上那枝箭兒,把來呈上。常更生看時,見箭杆上刻著“監軍董聞”四個字。常更生驚喜:“原來董家兄弟在此。我聞得他初任國子博士,如何便做了監軍?莫非同名同姓的麼?”心下好生猜疑,隻待明日交鋒時識認端的。正是:

兩人各在一軍中,彼此難將姓字通。

神箭俄從天際落,英雄自此識英雄。

次日國公與聞正要引兵出戰,忽報老國公處送家將一員沙伏虎,到軍前效用,兼有家書附到。國公傳令喚進。隻見那沙伏虎生得身材長大,一部落腮短胡須,戎裝披執,且自雄健。

恭拜畢,呈上家書。拆看時,原來書中報說國公的夫人近日染病身故。國公看罷,慘然下淚。董聞再三勸慰道:“王事為重,且免愁煩。”國公也隻索罷了。因問沙伏虎:“你幾時在我府中的?”沙伏虎道:“小將在府中已久,董爺認得小將的。”

董聞道:“我並不認得你。”沙伏虎道:“小將非別人,便是大力庵中沙有恒和尚。”董聞仔細一看,方才認得麵孔,因笑道:“你改了名,又改了裝束,頭上蓄了發,口上又長了胡須,教我那裏還認得?我且問你,幾時還俗的?”沙伏虎道:“向承董爺薦書,蒙老國公爺青目,用為家將,特命還俗改名。今奉差至軍前效用。”董聞道:“原來如此。”因又問道:“你既還了俗,可曾有妻室麼?”沙伏虎道:“蒙老國公爺就將唱盲詞的婦人門氏賜與小將為妻了。”董聞聽罷,不覺大笑道:“你當初一宿之緣,今定了百年之好矣。”國公聽說,也笑將起來。正是:

從前疑真是假,後來去假是真。

向說坐懷不亂,今已共枕相親。

正說話間,小校飛報常更生已引兵來了。國公便欲親去迎戰,董聞道:“明公不必自行,可即著沙伏虎去。此人武藝盡看得過。”國公遂令沙伏虎引五百鐵騎前去衝陣。沙伏虎得令,抖擻精神,飛身上馬,拿著一條渾鐵棍,出至營前迎戰。常更生見了,笑道:“量你末將,何敢敵我?可請那董監軍來與我決個勝敗。”沙伏虎怒道:“我家董監軍豈輕與鼠輩交鋒?隻消我這條根兒,管教結果你性命。”常更生道:“且莫鬥口。“便指麾隊裏一員番將出馬來迎,沙伏虎便與那番將交戰。不上數合,那番將早已力怯,被沙伏虎一棍打落馬下。常更生見了,大吼一聲,把鹿角一拍,手舞鋼鞭,直衝將來。沙伏虎忙以棍相迎。一來一往,真好一場大戰。正是:

同為還俗的僧人,一個還俗了真還,一個還俗了反脫。並是有妻的和尚,一個無妻了忽有,一個有妻了若無。一個光不光,下麵尚留一個光頭;一個禿不禿,上麵卻剩一張禿嘴。一個手揮鐵棒,腰間另有肉棍一條;一個將號千城,囊中並無雞卵兩個。一個大力僧,力果然大;一個常胡子,胡已改常。一個出家不了,難言有恒;一個自號更生,誰知善變?各人換相各不識,兩下爭鋒兩不休。

二人鬥了多時,常更生賣個破綻,讓沙伏虎一棍打來,他卻躲個過,隨把鋼鞭照頭的打去。沙伏虎爭閃時,那條鞭已從手腕上擦了一擦。沙伏虎負痛,撥回馬便走,常更生從後趕來。

巧得關上矢石齊下,救了沙伏虎入營。國公怪他敗陣而回,要按軍法處置。董聞勸道:“他已曾贏過一員番將,今可將功折罪。”國公乃喝退了沙伏虎,欲自去與常更生交戰。董聞道:“不消明公自去。我董聞不才,請擒此賊,以獻麾下。”國公喜道:“先生若出戰,不佞當從壁上觀。”當下董聞全身披掛,綽槍上馬,出到陣前。那邊月仙公主聞說常元帥得勝,便親自引兵前來接應,恰好與董聞相遇,各立馬在門旗下。你道他怎生模樣?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