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鬥”,這是戰爭年代我們軍隊的優良傳統。在新的曆史時期,我軍發揚了這一光榮傳統,廣泛深人地開展了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的思想道德建設,軍營中,學雷鋒、學硬骨頭六連的“雙學”活動和“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講軍容、講禮貌、講紀律、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四有三講兩不怕”活動,在軍營的各個角落蓬勃地發展起來。
在社會上一些人崇拜金錢、迷戀享樂、酒綠燈紅的時候,軍歌依然嘹亮,軍歌唱得官兵們鬥誌昂揚、意氣風發,熱愛祖國、獻身國防、無私奉獻,成為官兵們軍營生活的旋律。先進集體、英模人物層出不窮,其中突出代表有:以張華為代表的華山搶險英雄集體,“鼓浪嶼好八連”“深圳特區精神文明好六連”,“錢塘江守橋模範中隊”,“獻身國防現代化的模範幹部”蘇寧,“模範團長”李國安,被譽為“軍中焦裕祿”的傅衛,“南沙第一守礁人”龔允衝,“京城雷鋒”孫茂芳以及在西藏高原默默奉獻的單傑、丁德福,刻苦鑽研髙科技、獻身國防現代化的試飛英雄鄒延齡,優秀艦長柏耀平,見義勇為的英雄戰士徐洪剛、梁強、邱玲、解先來、許永楠,優秀大學生士兵公舉東,抗洪搶險英勇獻身的張金垠、吳國良、高建成等等。軍歌使他們的英名更嘹亮。
全軍上下,以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為目標的改革熱潮正在興起,以合同戰役訓練為中心,提高合同作戰能力、快速反應能力、電子對抗能力、後勤保障能力和野戰生存能力,以現有裝備戰勝敵人的群眾性科技大練兵的活動正在轟轟烈烈地展開。我軍聯合作戰能力進一步增強。在這風雲變幻的世界,我軍指戰員可以自豪地高唱:“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軍歌中,接受檢閱
在激越、高亢的軍歌聲中,我軍威武雄壯的隊伍,接受了黨的三代領導核心的檢閱。
軍樂聲中,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了從戰場上走來的披著滿身硝煙的陸、海、空三軍將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總司令任閱兵式司令員,華北軍區司令員兼京津衛戍區司令員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朱德司令員驅車檢閱了各兵種部隊,回到主席台宣讀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
當毛澤東鄭重地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天安門廣場一下子沸騰了:啊,中國人民真的當家做主了!
軍歌聲中,受閱部隊依次向前。
受閱部隊以海軍兩個排為前導,接著是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騎兵師,相繼跟進,空軍的機群也自東向西飛行受閱。
步兵師的12個方隊是非常有氣勢的:步槍方隊、輕機槍方隊、重機槍方隊、82迫擊炮方隊、衝鋒槍方隊、通信工兵方隊等,每個方隊前都有一名掌旗兵高舉著“八一”軍旗,4個護旗兵,兩名領隊。
當受閱隊伍進入天安門中軸線東側150米白線劃定的正步區,開始以正步通過天安門,在軍樂聲中,整個方隊仿佛是一個人的腳步,踏、踏、踏、踏,是那麼整齊,是那麼雄壯。
軍歌聲中,炮兵師的隊伍過來了。他們以“八一”軍旗為前導,兩輛指揮車齊頭並進,後麵7個方隊,車輪滾滾,炮身高昴,許多戰功赫赫的英雄連隊、團隊就在這其中。當炮車通過天安門前時,隨著指揮員一聲“向右看”的口令,炮兵們向天安門上行舉手注目禮,向黨中央、毛澤東主席致敬。
軍歌聲中,坦克部隊過來了。兩輛坦克一個排麵,四輛坦克一個小方隊。這支坦克部隊曾參加過南苑機場閱兵。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主席曾在南苑機場坐在敞篷吉普車檢閱了正在奪取全國解放最後勝利的人民解放軍,其中就有這支坦克部隊。
雄壯的軍歌節律,高亢地響徹在幵國大典的閱兵式上。
軍歌聲中,1984年,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的時候,檢閱了受閱部隊。鄧小平身著深色的中山裝,乘坐一輛敞篷紅旗轎車,檢閱了一個個方隊。
國慶35周年閱兵時,我軍高技術軍兵種在數童和質量上都比以往有很大發展,海軍、空軍及裝甲兵、炮兵的方隊大童增加了。46個受閱方隊中步兵方隊隻有5個。
中國改革開放初步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這是鄧小平總設計師指引的方向。這位身經百戰的軍隊統帥,不時向部隊指戰員招手、問候:“同誌們好!”指戰員們響亮回答:“首長好!”鄧小平繼續問候:“同誌們辛苦了!”指戰員們響亮回答:“為人民服務!”鄧小平的問候代表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大指戰員為捍衛國家的安全,為保衛改革開放成杲,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軍歌聲中,1999年10月1日一這建國50年的大喜曰子來到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首先乘坐敞篷紅旗轎車,檢閱了排列在東長安街上英姿勃勃的三軍將士和武警官兵以及民兵、預備役部隊。一輛輛戰車排列成行,一門門大炮昂首挺胸,一枚枚導彈威風凜凜,42個方隊整齊列陣。1萬多受閱官兵展示了人民解放軍邁向新世紀的壯誌豪情。
江澤民主席隨後登上雄偉的天安門城樓,與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其他成員一起檢閱了通過天安門前的受閱部隊。這支英雄的軍隊已經走過光榮的72年曆程,他們是從南昌的夜幕下衝出來的,是從井岡山上走下來的,是經過雪山、草地的風霜雨雪的洗禮,經過鐵索橋、金沙江艱難的跋涉走來的,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立下不朽功勳的隊伍。建國50年來,這支軍隊首先參加了名垂史冊的抗美援朝戰爭,在曆次保衛祖國邊礙的戰鬥中,英雄地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在數不清的抗洪、撲火、抗震救災中,他們以人民群眾為父母,以駐地為故鄉,全身心地投入到鬥爭中去,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們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湧現了一個又一個英雄模範人物,寫下了一首又一首不朽的詩篇,贏得了黨和人民的信賴。這支軍隊在黨的領導下,從原子彈、氫彈試驗成功到水下發射導彈、新型遠程地地導彈發射,從百億次銀河計算機的問世到長征係列運載火箭的57次發射成功,我國國防尖端科技成就舉世矚目。我們的軍隊曾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隊,我們這支軍隊正在進行一場編製體製的深刻革命,由數量規模型向質董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軍事儀式,閱兵是體現一國國威、一個民族浩然正氣的重要形式。
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和羅馬等國就有閱兵記載。18世紀時,閱兵式盛行於西歐一些國家。1941年11月7日,蘇聯紅軍閱兵後直接開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線,令全世界驚歎和喝彩。
相傳4000多年前,中同南方和北方部落首領會盟時就有類似閱兵的記錄。新中國成立以來共舉行過13次國慶閱兵。1949年到1959年,從開國大典到國慶10周年,每年舉行一次。196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後由於“文革”原因暫停。直到1984年根據鄧小平提議,恢複閱兵。此後,1984年和1999年兩次閱兵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紀念日。新中國成立60年,經曆過數次重大的自然災害,經曆過邊界爭端,更經曆過社會深刻的變革與曆史性的跨越。特別是2008年1月,中國先是遇到50年不遇的冰雪災害;5月,發生汶川特大地震;8月,在北京成功地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9月,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航天員首次順利完成太空行走任務……一年裏經曆了大悲大喜。可以想象,建國60年大閱兵,將是我國曆史上最隆重也是最節儉的一次閱兵,它將凝聚民族的信心和力量,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民意氣風發的精神麵貌和迎對挑戰奮勇直前的鋼鐵決心。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正在這激越的軍歌聲中,走向前所未有的新的輝煌!
深受戰士喜愛的寬泛的軍歌
我們的戰士是喜歡唱歌的。
我們的戰士喜歡唱屬於自己的歌。
如果從寬泛的角度說,所有的軍旅歌曲都可以說是軍歌。軍歌,軍歌,軍隊的歌、軍人的歌是也。
軍歌是一個軍隊的聲音形象。
當兵就要當紅軍,
處處工農來歡迎,
官長士兵都一樣,
沒有人來壓迫人。
―《紅軍軍歌》
同誌們快起來拿起槍,
我們是工農的武裝。
要打倒帝國主義國民黨,
要創造人民的世界。
敵人在發抖了,
奮勇地向前衝,
我們是無敵的紅軍,
拚熱血頭顱,
把革命完成,
這是我們神聖的戰爭。
―《紅軍歌》
一聽這樣的歌曲,我們就會想到當年中國工農紅軍紅紅火火的鬥爭場麵,就會想起英勇的紅軍戰士意氣風發的精神狀態。
1935年10月,中央先遺隊到達十五軍團,帶來了《中國工農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布告》。紅二十五軍政治部秘書長程坦依照全部內容編寫成歌詞,在軍團宣傳科長劉華淸的協助下,把歌詞填人原來在鄂豫皖流行的民歌《土地革命成功了》的曲調中。這個曲調曾在北洋軍中以《民主立憲》歌的名義唱響過,最早還可以推到張之洞寫的《軍歌》的曲調。這首歌經軍團政治部主任郭述申批準,刊登在軍團油印出版的《紅旗》上,很快就在部隊傳唱開了。建國後,總政兩次組織專人對歌詞進行過修改,並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上公布,部隊指戰員一聽到那熟悉的旋律,心底就湧出那些明白如話的約束自己的親切而嚴肅的歌詞。
在抗日戰爭中誕生的一些歌曲,如《大刀進行曲》、《遊擊隊歌》、《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直到今天,軍營裏還在響亮地唱著。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
哪怕它山高水又深……
像這樣的在戰爭年代產生的歌曲,那輕快的節奏,那英雄主義的神韻,感染著一代代拿槍的革命戰士。唱起它,油然而生的是神聖和自豪的情感。
開國初期,在社會上很有影響的部隊歌曲,如《我是一個兵》、《中國人民誌願軍戰歌》、《二郎山》、《人民海軍向前進》、《真是樂死人》、《打靶歸來》等,都曾在部隊指戰員中廣泛傳唱。
日落西山紅霞飛,
戰士打靶把營歸,
胸前紅花映彩霞,
愉快的歌聲滿天飛。
咪嗦啦咪嗦,啦嗦咪哆來,
愉快的歌聲滿天飛!
戰士唱這樣的歌是忘情的,有一種職業的陶醉感。歌詞裏有一句:“歌聲飛到北京去,毛主席聽了心歡喜,誇咱們歌兒唱得好,誇咱們槍法數第一”,盡管毛澤東主席逝世二十幾年了,戰士們還是照唱不誤,也不管是打不打靶,都唱,就是喜歡。
在近二十年裏,軍旅歌曲又有了長足的發展,隨著軍隊成員成分的變化,主要是文化程度相對地提高了許多,另外大量城市青年加入到這個隊伍裏來,軍旅歌曲的主題宗旨沒有變,仍然抒發軍人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但相對地增強:它的抒情性和個性色彩。《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駿馬奔馳保邊疆》、《我愛祖國的藍天》、《我愛這藍色的海洋》、《軍港之夜》、《再見吧!媽媽》、《血染的風采》、《說句心裏話》、《小白楊》、《長城長》、《我把太陽迎進祖國》、《一二三四歌》、《中國軍魂》、《中國航天兵之歌》、《當你的秀發拂過我的鋼槍》等,都是戰士喜愛的歌曲,戰士唱的軍歌是很寬泛的,有的連隊被命名為“百歌連”,就是拉出來一首接一首地唱,可以唱一百首歌曲,那可不是一個戰士演唱骨幹在唱,而是一個連隊的人馬啊!一百首歌,從曆史到現實,人們熟悉的歌曲大約都得容納了,他們還得有許多自己學唱的歌才行。有許多軍、師、團都創作了屬於自己這支部隊的歌,被叫做軍歌、師歌、團歌,有些有曆史榮譽的英雄連隊,甚至還創作了屬於自己的連歌。某部大功三連就有自己的連歌:“打勝仗,出英雄,為國為民立大功!”某部“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模範紅九連”就有自己的連歌:“井岡山紅旗迎風展,毛主席創建我們連,轉戰南北千萬裏,鋼刀閃閃永不彎……”這些屬於某連、某團、某師、某軍的歌曲,就像胎記一樣牢牢地銘刻在隸屬於它的指戰員心上,那種親切和豪邁是別的歌曲無法替代的,也是局外人難以理解的。
大地上吹過綠色的風,
軍旗下飛揚我們的歌聲……
2000年,一組綠色的旋律,響徹了軍營內外,一陣陣振人心的歌聲,傳遍了萬水千山。這是總政治部組織全軍著名的詞曲作家集體創作出的《軍人道德組歌》。其中,包括《聽黨指揮歌》、《愛國奉獻歌》、《愛軍習武歌》、《嚴守紀律歌》、《官兵友愛歌》、《艱苦奮鬥歌》、《革命氣節歌》、《文明禮貌歌》,共八首。在2000年“八一”節的前夕,天南地北、長城內外、邊疆海島,凡是有人民解放軍的地方,都一首不落、一句不丟地學唱這個“組歌”,全軍上下,從將軍到士兵掀起了高唱《軍人道德組歌》的熱潮。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不變的軍魂,
人民戰士永遠永遠忠於黨;
祖國的利益重如山,
為民甘灑血和汗……
這個組歌,反映了新時期以來我們人民軍隊廣大指戰員意氣風發的精神麵貌,真實地表達了三軍將士共同的心聲,成為官兵們深人開展愛國奉獻、革命人生觀,尊幹愛兵和艱苦奮鬥教育的生動傳神的教材,是我們壯美軍歌在新的曆史年代的擴展和延伸。
寬泛的軍歌,是法定意義上的軍歌的基礎,是對它的烘托,而且它們之間是血脈相聯的,密不可分的。
唱著軍歌大步向前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這支雄壯的歌,這支令人熱血沸騰的歌,已經在人民軍隊中,在祖國大地上,唱了數十年。它的每個音符都曾經過戰火的燒煉,它的每一個節拍都經過硝煙的熏烤,它的每一句歌詞、每一個字,都被千軍萬馬呼喊過,都強烈地震響在祖國的山川、河流、丘陵、草原,這歌聲曾鼓舞我軍將士在疆場建功立業,這歌聲曾令敵人心驚膽戰!
這是我們當之無愧的軍歌,曾標題為《八路軍進行曲》、《解放軍進行曲》。1951年,解放軍總政治部統一修訂了歌同,編人《部隊歌曲集》;這年的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的附錄二,曾標題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予以刊登;1953年5月1日頒布的第二個《中閏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附錄二,又一次刊登這首歌,仍標題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65年標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在原來的標題上,加上“中國”二字。
這首歌,盡管始終當成我們這支軍隊的軍歌來唱,但一直沒有正式命名為我們的軍歌,直到1988年7月25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發出了《關於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通知》,《通知》說:“經黨中央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鄧小平已簽署命令,今天正式頒布。這是全軍指戰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知》說:“《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體現了我軍的性質、任務、革命精神和戰鬥作風,反映了我軍光輝的戰鬥曆程。”“正式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一定會激勵全軍指戰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努力加強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肩負起建設四化、保衛四化的曆史重任。”“高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將使我們更加振奮革命精神,激發戰鬥熱情,增強革命軍人的光榮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在這同一天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還頒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奏唱暫行規定》,規定了在“國家、軍隊的慶典和重要集會開始時”、“軍隊領導人主持的正式外事活動和在我國舉行的重大國際性集會開始時”、“部隊升旗、檢閱、隊列行進和集會時”及“維護及顯示我軍威嚴的場合”可奏唱軍歌;而在“私人婚、喪、慶、悼活動”、“舞會”、“一般聯誼會等娛樂活動”及“商業活動”中不得奏唱軍歌;同時還規定“集會奏響軍歌時,應嚴肅認真、熱情莊重。參加集會的全體宮兵均應肅立”,“軍歌一般不與其他歌曲緊接奏唱。如遇舉行接待軍隊賓客的儀式和在我國舉行國際性集會,則可聯奏有關國家國歌”。
“向前,向前,向前”,我軍軍歌的主旋律是“向前”的,我軍指戰員在這雄壯的歌聲中,始終朝前邁進,任何敵人都將潰敗於我們足前,任何艱難困苦也都將被踏踩在我們的腳下!這一點,曆史已經證明;未來的時空必將繼續做出證明。
尾歌我們大步走向美好的未來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成員,我們是這樣的幸運:
我們有一麵前輩鮮血染紅的“八一”軍旗;
我們有一枚閃爍著英雄主義光芒的“八一”軍徽;
我們還有一支響徹祖國大地的無比雄壯的軍歌。
軍旗獵獵,在蔚藍的天空中,她是一片片火苗般的雲霞;
軍徽閃閃,在祖國的大地上,是一條條星河,是一汪汪星海;
軍歌聲聲,在人民母親的心坎裏,是最可放心又最動聽的許諾。
我們的共和國走過了60年光輝的裏程;
人類世界正邁向更加文明與和諧的明天。
在風雨中,在陽光下^
我們的軍旗依然美麗;
我們的軍徽依然輝煌;
我們的軍歌依然雄壯。
我們生存的這顆星球在旋轉中展示著她那頑強的生命力:和平,和平,和平;發展,發展,發展。
在和平與發展的巨型交響樂中,居住在這顆星球上的整個人類都有著共同的善良的企盼與美好的願望。可是,在這和平與發展的主旋律中也時常會跳出不協和音,在明朗的晴空裏,也常常會有陰雲掠過。局部的小規模的戰爭陰影從來沒有在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過。
我們這個人口眾多、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在這顆星球上已經生存了數千年,有著光榮而悠久的曆史。我們曾經忍受太多淩辱,我們曾經任人宰割。自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我們這個民族才真正站了起來,我們的國家才真正像《歌唱祖國》的歌中所唱“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而這支由黨領導和指揮的、屬於人民的軍隊,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人民共和國的柱石。
我們曾經把這“柱石”兩個字說了無數遍,寫了無數次,是否認真地想過“柱石”這兩個字的含義和分量呢?
“柱石”就是支撐啊!我們這個可愛的國家就是靠我們人民軍隊這個“柱石”支撐的啊!
她支撐著國家的安全;
她支撐著人民的幸福;
軍旗,是柱石的旗;
軍徽,是柱石的徽;
軍歌,是柱石的歌。
我們這支軍隊走過了漫長的道路,我們將從過去的勝利、現在的勝利,走向未來的勝利。
我們這支隊伍的前頭,飄動著鮮紅耀眼的“八一”軍旗;
我們每個將士的頭頂,都閃爍著“八一”軍徽不朽的光芒;
我們堅定的腳步,永遠踏著軍歌“向前,向前”的節拍。
黨,太陽般照耀著我們廣闊的前程。
人民,母親般撫愛、關懷著我們成長。
年輕的我們,智勇的我們,將無敵於天下!
我們正大步地走向那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