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傻孩子,指的正是無意間得知飛鴻與風燕等人密謀造反機密的玉真,她得知秘密,便迫不及待回到宮中,找太後告密,並希望太後馬上捉拿麗妃姐妹,將她們打入冷宮,甚至乎人頭落地,她說得咬牙切齒,風燕姊妹早已被她視為死敵,隻有死才能解她心頭之恨。
太後自是明白嬪妃之間的爭寵陰暗,玉真的告密無疑解救了宗室內亂的危機,功不可沒,當她問玉真想要什麼賞賜?
玉真卻是飄飄然,一副不知所謂的樣子,坦蕩道:“臣妾希望取代麗妃,將來榮升皇後,就心滿意足了…”
太後毫不考慮,一口答應了她,卻暗中向潘媽媽使了眼色。
玉真大喜,不敢置信終於夢想成真,連聲線都顫抖了,“真的…?”
太後一聲冷笑,陰狠道:“不過…恐怕要等到來世,才能實現了!”
玉真一驚,當意識到危險時,潘媽媽已領侍衛來到她的身後,甚至未及她回頭,侍衛已掩著她的嘴吧,把她強行押了下去,眼裏滿是求饒的絕忘。
待太後將先前發生的事回憶給晁庸、孟公公時,無情的一笑,哼道:“聰明用得太盡了,就是蠢,而蠢,就是無可救藥。”
晁庸認同地點頭道:“我們下手最好的借口,就是揭發靖王裏通外敵,勾結南詔,謀朝篡位!”
太後看著同胞弟弟,投以讚賞的目光,道:“靖王出征南詔,必然與南詔締結盟約,也就是我們下手之時。”這頭說完,又想到皇帝的生命安全,轉向孟公公,吩咐道:“你馬上調配神策軍,日夜保護皇上安全!”
孟公公不敢怠慢,領命稱是!
繼而,她又將心中的萬全之策道出:“你帶你的心腹侍衛隨軍出發,靖王一有異動,馬上下手,與神策軍裏應外合,一舉鎮壓反對勢力!”
晁庸領會她的意思,鄭重道:“臣領命...姐姐放心!我一定會把事情辦妥,以絕後患!”
待打發他二人走後,太後心情依然處於亢奮狀態,整體神情至於眼眸間,都充滿戰意:“十八年前沒有斬草除根,十八年後,哀家必須斬盡殺絕。”語氣裏的決絕,不容一絲放過。
潘媽媽突然問道:“這一切部署,需要通知皇上嗎?”太後反應極為猶豫,不知怎麼和皇帝說明。她又道:“其實,皇上對靖王奪位一事……”
太後聽到這,阻止了她的話,神色由剛才的奕彩飛揚,已經轉黯然哀傷:“自從知道德妃之死乃哀家一手促成,皇上跟哀家,竟有點疏遠…”
潘媽媽雖感意外,卻不敢再多言,隻聽太後掩住失落心傷,又道:“哀家實在猜不透他的心意如何…不管怎樣,這事由哀家開了頭,也應當在哀家手裏做個了結!為了保護皇兒寶座,哀家拚了老命也在所不惜!”此時,她又恢複了一慣的狠辣深沉。
不知不覺,就到了出發南詔的日子,閱兵台上,大唐軍旗飄揚,將士喊聲嘹亮,懿宗挺立台前閱兵,段韜、蔡景及眾大臣、太後、風燕、彩蝶坐於列席台上。
台下壯闊平坦的廣場,首先看到飛鴻一身盔甲,騎在馬背上英姿颯爽,風姿卓約,他擔當指揮,率領其特訓之靖王軍,排列整齊,向懿宗敬禮,但見軍容整齊,士兵個個昂首挺胸,實力不容小覷。
飛鴻揮動小旗,打出旗號,軍隊即迅速變陣,分別讓騎兵、步兵調陣上前,向懿宗敬禮。其動作矯健、迅猛,令懿宗看到他們雄厚的實力,但同時又有點不自在,隱隱覺得對自己有威脅,心裏不舒服,但表麵上仍表現大度,威嚴地向士兵點頭致意。
太後則是冷眼旁觀,目光不期然望向廣場的角落,那裏的孟公公領著神策軍挺立一旁,準備隨時護駕。整個靖王軍在飛鴻旗號下,軍隊站定有形,鴉雀無聲。儀式完畢後,飛鴻徐徐下馬,步向台上。而擔任副帥的晁庸亦一身戎裝,跟隨飛鴻上台。
此時的他光芒耀眼,舉手投足間都是大將之風,風燕和彩蝶看得目不轉睛,她們為這樣的優秀男子深深著迷,懿宗迎上前來,道:“靖王軍麾下,個個精銳,實在令朕大開眼界!”
飛鴻雙手抱拳,謙虛道:“多謝皇上親臨閱兵,但願此次出征南詔,可以宣示大唐天威,振奮人心。”
懿宗走到他身邊,投以讚賞的目光,又看向孟公公,道:“朕有一寶物贈予靖王,以壯靖王士氣!”孟公公得他的指示,領侍衛牽來一匹駿馬,此馬高大壯碩,一看便知是罕有駿馬。他指著台下那駿馬對飛鴻說:“此駿馬乃大宛良驅,日行千裏,贈予靖王,當能如虎添翼,以壯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