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戀階段的特征是愛的選擇,與之相應的道德要求是真誠。
相戀是一個選擇愛、確定愛的過程。它本身並不是目的,而隻是一種手段。它的目的是為了建立起一個幸福的家庭。相戀的動機必須和目的是統一的。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去追求別的什麼,那就是不道德的。因為違背這個目的去相戀的人,必然會采取欺騙和玩弄對方的手段。
在相戀期間,也許男女雙方會產生某種本能的衝動,但雙方必須學會用理性來約束。在這一點上,女子的自尊自愛是必要的。輕佻的女子是不值得追求的。女性保護和捍衛自己獨立人格的能力和藝術是女性美的重要內容。在生活中,有不少情竇初開的少女,由於出自對“戀人”的畏懼或是為了給對方戴上一個“緊箍咒”,便輕易地將貞操當祭品供奉,結果釀成了悲劇。事實說明:無論是哪方采取這種悲劇式的先發製人的策略,都說明他們當中相互真誠的道德基礎是脆弱的。他們沒有把愛情、婚姻和家庭建築在光明、真實、無私的道德基礎上,而是冀望借助愚昧和黑暗的勢力建立起暴力家庭。這種家庭存在一日,便會在痛苦中呻吟一日、掙紮一日。
結婚階段的特征是愛的鞏固,與之相應的道德是愛的專一。
結婚以後,愛的內容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從單純的感情交流發展到了有性行為的交往;從短暫的接觸發展到了日常生活的全麵合作。如果有人認為憑過去情意綿綿的情書和信誓旦旦的諾言作為保障,就可抵達人生幸福的殿堂,那他不僅太幼稚,而且是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創造是生活的第一原則,諾言是無足輕重的。
從相戀階段奠定的相互真誠的道德基礎上升到婚後生活的忠誠專一,這就體現了愛情在家庭過程中的道德升華。
愛情專一,應該不是出自對法律的畏懼或是對習俗的屈從,而應該是產生於各自對對方多層次需要的認同。
結婚這個階段,也包括離婚,從真正意義上講,離婚也是一種愛情獲得的機遇,是幸福的先兆和不幸的結束,因此,愛情的專一和愛情的喪失是對立統一的。維護專一的愛情是道德的,解除喪失了愛情的婚姻也是道德的。鞏固和創造愛情是婚姻美滿的雙重機製。
養育階段的特征是愛的分配,與之相應的道德是合作。
家庭進入養育階段,家庭過程中的愛也由相戀時的選擇愛,結婚後的鞏固愛上升到了養育時的分配愛的階段。對新生嬰兒的父愛和母愛是一種新的愛的關係。這種新的愛的關係的建立,說明家庭之愛必須隨著家庭角色的互動而改變愛的方式。
夫妻間的合作,是實現從愛的鞏固到愛的分配的轉變的道德基礎。合作也是創造愛的一種偉大的實踐。合作意味著共同承擔家庭責任和家庭義務,共同分擔困難和痛苦,共同釀造和分享生活的歡樂。養育階段,家庭瑣事很多,重複頻率又高,如果沒有合作和分擔,那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發展人的更高尚部分的需要,去完成各自所擔負的社會責任。
由於愛的方式的改變,家庭義務和責任的增重,因此,父母對子女的愛,以及夫妻之間的愛都要得到升華。因為養育不僅僅是一種本能的撫愛,而且也是對社會盡責任。這時家庭愛的道德價值遠非局限於家庭本身,而且指向了社會,夫妻之愛的社會意義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終老階段的特征是愛的還原,與之相應的道德是相慰。
夫妻進到終老階段,由於生理條件和家庭環境條件的變化,同時由於子女相繼離開自己,愛的投資對象減少,發展“老夫老妻”之間的愛情,對於度過幸福的晚年就十分重要。因此,終老階段以愛的還原為特征。俗話說:“少是夫妻老是伴”,“伴”的意義在於相互依存,一方是另一方生命的支柱。生活證明能白頭偕老的夫妻,大都是感情好的夫妻。
夫妻到老,正如夕陽黃昏。這時,雙方都有一些身後的願望,其中包括要把兩人的骨灰攪在一起,置於花月下、柳蔭中。因為在他們看來,生時同衾死同穴,這才是恩愛始終的象征。所以,這時,雖然夫妻的感情不是青年時的那樣奔放,但卻更為細膩。
家庭過程所經曆的四個階段,也是人生所必須走過的路程。但家庭過程記錄的不是個人的曆史,而是兩個生命個體結合的曆史。從“愛的選擇”到“愛的鞏固”、“愛的分配”,直到“愛的還原”,人就是家庭過程中愛的發展鏈條,而“真誠”、“專一”、“合作”、“相慰”,則是這個過程不同階段中相應的主要的道德要求。當然,這裏說的道德要求也是區別於家庭結構和職能中所論述的關於對整個家庭成員的要求,而隻是對夫妻之間關係的道德要求。因為我們論述的家庭過程實際上是指兩個異性結為夫妻直到終老的過程。
(原載《湖南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