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以五行拳(劈、蹦、鑽、炮、橫)和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雞、鷂、燕、蛇、鼉、鳥台、鷹、熊)為基本拳法,其樁法以三體式為基礎。山西一些地區有以“站丹田”、“六合式”為基本樁法的。其他單練套路有五行連環、雜式錘、八式拳、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龍虎鬥、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對練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環。器械練習以刀、槍、劍、棍為主,多以三合、六合、連環、三才等命名。
《心意拳六合譜》內的所謂“守洞”,從心意拳的技擊角度來說,“守洞塵技”是“鷹熊競技”而引發出此名稱,所以一般人會單純地認為“守洞”即為“熊守洞”或者“虎守洞”。因為心意拳的形法是“鷹熊鬥智”,或者說是從“鷹熊競技”而創造出來的拳術,當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故《拳譜》中有:“山麓精靈熊守洞,兩掌且防鷹熊爭”、“為要提防不勝心,好似猩猩出洞門”、“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出洞入洞勁隨身”等,這就是從心意拳的技擊上來說的。上麵已經說過,心意拳術裏熊為顧、為守、為退;鷹為打、為攻、為進,這是心意拳的一般攻守之道和拳義,是心意拳術內涵的一個方麵。而心意拳術的另一個方麵,或者是說從心意拳術修煉的角度來說,“守洞”則是“閉口扣齒,舌頂上顎”。而實際上,“守洞塵技”是從道家的理、義、法、功、術等修煉方麵借鑒過來的,我們不能平淡的、淺顯的去理解心意六合拳“守洞塵技”的高深和玄奧內涵。
心意拳的所謂盤根是指盤煉根本,修養靈性。心意拳在技擊上是“欺根拔節”的,修養靈根,是指心意拳的“內修外練”。道家的所謂“靈根”,其內是“堅髓骨、煉靈根,片片桃花洞裏春”。我們認為不論是對道家還是心意拳武術修煉家,這裏所指的“靈根”均是指人類本來的良知良能,是人類的一點輕靈中和之氣。練心意拳術的人對靈根的修煉,是指要從拳術的動作中體悟出每形每式的靈魂所在。靈根得到鍛煉,愈煉愈明,可以光輝倍增,自然就有“片片桃花洞裏春”了。心意拳武術家更有其外的“根”,這個根就是從技擊的角度來說,久練可以站立如樹,不動如山,也就是功力,也就是“根”。我擊敵,要欺敵根,拔敵節,這也就是心意拳的“欺根拔節”。心意拳的“盤根”也就是擊敵時像拔一根草一樣,輕輕地就將對方這顆草連根拔掉。所以,心意拳不管是練“守洞”還是練“盤根”,這些都是心意拳修煉家必修的根本和關要,也同樣是心意拳文化的內涵之一。
道家思想是形成漢民族文化的基石,道家思想從春秋時期以來一直影響著中國的其它文化及其流派的形成,心意拳也必然要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
《心意六合拳譜》內有詩曰:“盤根三步豈無因,配合分明天、地、人;要把此身高位置,先從本實煉精神”。大家從此詩一眼就看出,心意拳的理論和道家的思想是一體的,詩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前麵我已說過,道家修煉是講究“天人合一”的,道家的生命觀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老子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並說:“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而心意拳正好又是道家思想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所以,《拳譜》中有“天為一大天,人為一小天”,心意拳的三才(也有人說是三皇)的修煉者也是從人體的上、中、下三盤齊修的,這就是心意拳的天、地、人的“天人合一”。而修煉者的“人根在上,樹根在下”,人根在上,所以守洞就要守上麵的咀。《拳譜》中告訴我們“盤根三步”,所以,心意拳的修煉理應從“洞”(即口)上先修起。心意拳的修煉先從洞口“守洞”開始,要:“閉口扣齒,舌頂上齶”,扣齒就像我們居家要關門一樣,舌頂上齶就是關門以後又把門栓插上一樣,這就是心意拳的上部修煉方法。而中部的修煉則是要意守丹田或者氣貫丹田,這裏也有一個洞口即門一命門,也就是人的生命之門。下部的修煉則要守住另一個“洞口”,這就是人的肛門,心意拳的下部守洞則要“提肛合穀”。《心意六合拳譜》在“周天法”中說到:“緊撮穀道內要提,尾閭上起夾骨齊;玉枕難過目視頂,要下海底丹田基”。心意拳上部的“閉口扣齒”,中部的“氣貫丹田”,下部的“穀道上提”都是練功者打通前任後督二脈緊要關口,任督二脈打通以後則全身氣血可通,舒經活絡。舒經活絡氣血才能通暢,全身氣血流暢,人體精、氣、神才能充足。心意拳的“塵技”,塵是地,是紅塵的大千世界;而技是身法,是技術,是心意拳的實戰搏擊術。所有這些修煉都是要從“盤根”開始,一句話,也就是從踩腿的訓練開始,要做到“剛柔相濟”才行。漢民族的傳統文化組成離不開道家思想和儒家的學說,所以,儒家的思想也必然要影響中華武術,特別是心意拳武術。這在《心意拳譜》中可以找到:“聞孔子不語力者,蓋尚德不尚力也。然夾穀之會,必用司馬。且曰武門有由,言不入於耳,是武力誠不可少也。於是顧其身家,顧其性命,為拳尚也”。我們知道孔子學自老子而創造了中國儒家的“中庸”之道,而心意拳也特別講究“中和”之氣的修煉,這就是儒家思想對心意拳文化的影響。據說孔子從老子學道畢業時,老子要考一考孔子,可他張著嘴就是不講話,要是平常人肯定不知所措,可是聰明的孔子馬上明白了,說:“啊!老師,您老這麼一大把年齡了,舌頭(柔)依然存在,可是牙齒(剛)早已掉完了。這說明世間純剛不行,但如果太柔當然也不行,必須要剛柔相濟才行”。老子點頭,承認孔子悟出了“剛者易折,柔者易製”的道理。所以,孔子按照道家學說和老子的暗示,總結了“執其兩端用其中”的思想,創造了“中庸之道”的儒家學說。心意拳武術文化也悟出了“剛者易折,柔者易製”,所以,心意拳特別講究“剛柔相濟,陰陽互補”。這也就是心意拳的內外兼修。所以,心意六合拳的修煉要“閉口扣齒”(剛),“舌頂上顎”(柔);二者相合就形成了心意六合拳的“剛柔相濟”的修煉理論。心意六合拳秉承了中國道家“天人合一”和儒家的“中和之道”的思想,兵家的“兵行詭道”思想,醫學家的“人與天地相應”的思想,所以,心意拳講究“陰與陽,剛與柔,進與退”等中和之道的修煉。而《拳譜》說:“武勢者,其實貴和也,而和之中智與勇備也”。“武者,非與人爭,掃平之事也”。也就是說大到戰爭,小到人與人鬥,最終的結局是把事情擺平,也就是說戰爭的最終目的也就是和,這就是人類的和平;而兩人相鬥,最後也還是要和的,這就是矛盾得到解決。所以,心意六合拳的宗旨是“得中和之理,會中和之精”。用武力最後解決最終還要“以和為始,以和為終”的。心意拳文化正是融進了我國道家、儒家、兵家、醫家等諸多家學說,所以它的包容量很大,因此它可以稱為中華武學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而心意拳也成為我國武學寶庫中難得的一門上乘拳法,心意拳文化也就不愧為中華武術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門好的武學和拳種,一個絕好的心意武術家,它不光有絕頂的武技(勇也),還要有很好的洞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智也)。二人相較技時則心意拳家對敵方要首先“必見其陽,又見其陰,乃知其心;必見其外,又見其內,乃知其意”。這就是心意拳觀察敵人時的“心意”。將要對敵人動手時則要表現出“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首”的樣子,這就是心意拳的“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中有真意”的智者形態。這樣讓敵人看不出自己的內意,這就是“大智不智,大謀不謀,大勇不勇”的誘敵鬥誌。“君與臣,將與兵合一氣,蓋乾坤並無反意”,這樣“兵戰殺氣,無不取勝”。一、勇勇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有膽量,即勇敢。拳諺雲:一膽、二力、三功夫;雲:與對手奮戰,放膽進成功。說的都是與敵交手時隻有放膽進擊,毫不畏懼,才能搶敵機先,占據主動。如果沒有足夠的膽量,交手之前就已經心寒手軟,即便有滿身的功夫,也施展不出來。常言道:一夫拚命,萬夫莫當。若是具備了敢打敢拚,置生死於度外的精神,敵方縱多,又奈我何?所謂膽量的核心,就是這種大無畏的豪邁氣概。其二,是指果斷。搏擊實戰之中,敵我雙方拳腳交加,你來我往,進攻和防守都必須堅決果斷,毫不猶豫。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惜過了一次機會就可能招致失敗,亡羊補牢之心是絕不可有的。拳諺雲:交勇者不可思誤,思誤者寸步難行,即言此也。二、猛拳諺雲:硬打硬進無遮攔,渾身齊到人難當。就是說與敵格鬥之時,不動則已,一動則奮不顧身,一往無前,寧有一進,勿有一退,強攻硬開,大打出手,不獲全勝,決不罷休。有人把“猛”字形容為惡虎竄澗之勢,大海揚波之威,其體現出來的這種舍生忘死的精神和震撼天地的氣概,的確道出了“猛”字的精義所在。心意六合拳的搏擊實戰,強調使用剛勁雄渾的力量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在這裏,“猛”是一種力量的體現。動則七星並用,肘頂膝撞,密集猛烈,不給敵手喘息的機會;恰如狂風掃地一般勢不可擋,當者披靡。三、短短有兩種含義:一謂勁短,二謂勢短。勁短就是強調發勁要短促,腰胯催動,手足隨之,猝然一抖,內勁出矣。這種短勁俗稱“寸勁”、“激凜勁”或“抖擻勁”,是一種穿透力和震撼力極強的勁力,拳諺雲:長勁不傷人,短勁才傷人。頭、肩、肘、手、胯、膝、足都具備了這種可怕的打擊力量,運用在搏擊實戰當中,可謂威力無窮。勢短就是強調招法動作的短小精悍。心意六合拳是短打拳,尤擅長頭、肩、肘、膝的實戰運用,即所謂“中節”和“根節”的格鬥使用技巧。拳經雲:“梢節打人如拔草,中節打人如親嘴,根節打人如走路。”四、毒眼要毒,心要毒,手要毒,如蛇蠍之毒也。眼有監察之精,震懾之威。眼毒就是麵對敵人的淩厲攻勢,處亂不迷,明察秋毫,將敵人的一拳一腳,一舉一動盡收眼底。心意六合拳上乘打法中有“截”字一法,最能體現眼毒的技擊意義。“截法者截手截心截麵截身截言而已。截手者,彼先動而截之;截身者,彼未動而截之;截麵者,彼麵露其色而截之……”另外,眼毒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功夫深湛的內家拳高手;臨敵時目露精光,殺機盈盈,可使敵未交手即心虛膽顫,其戰必敗也,此謂之以神打人。心為一身之主宰,心念一動,手腳隨之,心毒則手必毒。“上打雙眼下打襠”,遇敵不毒則必被敵傷,猶如打蛇不死反被蛇咬也。五、急急者疾也。遇敵好似火燒身,心急火了,不可不疾。拳經雲:七疾者,眼要疾,手要疾,腳要疾,意要疾,出勢要疾,進退要疾,身法要疾也。疾非快也,盡管兩者表麵意義近似,極易混淆,但從嚴格意義來看,其區別還是顯而易見的。快是指出手的速度短促,即從發動到觸及打擊目標的絕對時間短促,疾則是指對於敵方突發動向的猝然反應,猶如火星突然落於肌膚時的驟然一驚。六、快快之有二:心快與手快。心快:對方稍露攻擊端倪,抻手即打,毫不猶豫,打倒再說,先下手為強,決不給敵人以搶占機先的可能。手快:意到則手到,猶如電光火石之一閃,被擊者倒地尚不知你使用的是何種動作招法。心快與手快合而為一即為速度,速度是拳家所需要具備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質,特別是內家拳講究以靜製動,後發先至,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在這種獨特的實戰打法中,如果速度稍有欠缺,非但製敵不成,反而容易為敵所乘,遭受猛烈的還擊。拳經雲:教師打教師,手快打手遲。又雲:起手如閃電,閃電不及合眼,打人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又雲:打人不漏形,漏形不為能,皆言此義也。七、狠狠者,動輒不容情也。俗語說:上拳場猶如上戰場,上場不認親兄弟。臨敵格鬥,不是你死即是我傷,半點不可容情,若心慈手軟,網開一麵,必反受其害。所以,拳家修養忍字當頭,不動則已,一動則下手狠辣,絕不留超生之念,此謂之心狠。狠的另一層含義是:拚搏到底、不屈不撓。在激烈的搏擊實戰中,隻打別人而不被人打的事是沒有的,而且往往可能遇到勢均力敵或技高一籌的對手。這時,就需要發揚拚搏到底,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即使已頭破血流,筋疲力盡也決不退縮屈服。堅持,堅持,再堅持,敢於堅持到底的人永遠不會是失敗者。狠的第三層含義是藐視敵人,麵對突遇之敵,不知其功力深淺,必先存藐視敵人之心,方可勇氣倍增,揮灑自如。拳經雲:起手不留情,留情不起手。八、利利就是利落,講究上下一體,內外相隨,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節節貫通,協調一致。一動則無所不動,一靜則四梢俱靜。與敵格鬥時指上打下,擊左示右,進則節節跟進,退則和身而退,勁整如一,渾然如鑄,猶如海濤擊石一般,轟然而起,轟然而落,幹淨利索,決不拖泥帶水。專門鍛煉肺髒的拳術——劈拳劈拳配肺氣要凜,歸手太陰肺經,屬金為陰,在誌為魄,為相輔之官,治節出馬。司呼吸朝百脈,調一身之氣,在人體好比治理國家的宰相。其動作是注意一氣的起落,有捧撐掇碟之勢,其形似斧非斧。其經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係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君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劈拳的動作,可以促進手太陰肺經的經氣,使肺活量增加,兩臂肌肉和關節韌性力的增長,氣足神旺,伸縮力也大。反之,拙氣、拙力、怒氣、填胸,不徒無益反而於肺部有害。所以,拳家用劈拳來鍛煉肺髒,即以“金”來代表。土是五行之本,準五行生克之理,土能生金,把劈拳列為五行拳之首。[2]要領抽身掉膀,氣足寬胸,起落不分,顧打一氣,上擠下攻,放膽即成。歌訣任督循環氣歸根,摩經抱掌肺凜衝;著意曲池開門戶,擠勁著力劈胸中。練法1.起手由橫拳出勢先將兩手往後收,置於心前,作顧法防守之勢。同時,隨曲就伸,兩手摩經入而複出,前手成掌形,有把握對方手腕之意,後手也成掌,在左臂裏藏著,起兩臂互助的作用,兩肘緊夾兩肋,不可放鬆離開,要做到未曾動手,肘領先(肘要用勁),兩掌由心而起,由口而落,形成車輪滾滾旋轉以球體打立體,擠勁往前進,體重打體輕,運動如車輪,起亦打落亦打如水之翻浪,滔滔不斷。同時,前足解危寸踩,用以先發製人,右足進步往前攻,形成顧中有打的形勢,兩眼注視前麵的敵人,隨機應變以防不測。2.落勢後掌從前掌中劈出,擊對方肺部,試其氣力虛實,從根本解決對手,這是以氣擊氣,以形擊形的運動。同時,後足進步顧敵前足踩其後足,形成手足、肘膝、肩胯均打,尾閭下坐,氣沉丹田,踩撲發抖絕勁。落時,手要和心位齊,保持中平姿勢,不偏不倚,穩定重心,造成落即打,打即落的意思。3.回身勢左手在前,則右後轉身,右手在前則左後轉身。轉身時,左足在前,則倒插右足,縮小目標,減少背後危險。速落而右後轉急起,形成“三回九轉是一勢”之意,同時左足寸踩,右足後退。如是,循環練習。4.收勢到了出勢原地,先退右足,後退左足,兩足並齊,成預備立正姿勢。專門鍛煉肝髒的拳術——崩拳崩拳配肝氣要頂,歸足厥陰肝經,屬木為陽《體陰而用陽》。在誌為魂,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好比有勇有謀的將軍。其動作是注意一氣的出入,有舟行浪頭之勢,其形似箭非箭。拳譜雲:“身如拏弓發,手似百箭穿。”其經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係,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崩拳的動作,可以促進足厥陰肝經的經氣具有舒肝理氣,解鬱、調血和胃的作用。如果崩拳鍛煉逆了肝氣就會鬱結,脾胃不和。故拳家用崩拳鍛煉肝髒,即以“木”來代表。準五行生克之理,金能克木,把崩拳列為五行拳之二。要領身如弩弓,手似百箭,出入中道,緊密相連,一鼓作氣,勇往直前,起落箭鑽,步法不亂。歌訣崩拳出入不離中,出手似箭向前攻;肝氣頂發轉鬥勁,五弓齊發六合成。練法起勢同劈拳。1.起手由橫拳出勢開始顧法即以寸步為先,先進左足,右足跟著也進,成入步合膝勢,同時左掌把握對方手腕,右拳從左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