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與捕蛇人同行 (2)(3 / 3)

吃過飯後,我們又出發了。這次,走的是另一條進山的小路。

沿著溪澗行走,道路彎彎曲曲。老古像一隻覓路的狗,每走一段距離,就會撅起屁股在草叢中查看,查看是否有毒蛇的糞便,是否有蛇蛻,是否有毒蛇的洞穴。

老古說,如果發現糞便中有毛發、鳥羽,那就說明附近有毒蛇出沒;如果發現有蛇蛻,那也說明附近會有毒蛇。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活動區域,狼的活動區域一般是半徑50公裏的一個圓圈,鼠類的活動區域半徑是兩三百米,毒蛇的活動區域是半徑一百多米。早先,在沒有汽車以前,兩條腿行走的人類也有自己的活動半徑。任何動物,如果超出了這個活動半徑,就會迷路,就會恐慌,就會害怕。

有幾十年捕獵經驗的老古,真是一位專家。

我稱讚了他兩句,老古神采飛揚。可是,在現代社會,擁有更豐富的捕獵經驗,隻會給自然界造成更大的傷害。人類亙古具有的狩獵技能,在現代文明社會走到了盡頭;人類已能夠從更廣闊的途徑更輕鬆地獲取食物,而不再依賴於狩獵。現代的狩獵,隻能稱為盜獵,是為了牟取暴利而掠奪大自然,掠奪自然資源。

老古想讓我買走他那條眼鏡王蛇。他一路上都在向我推銷眼鏡王蛇。他說,眼鏡王蛇在南方需求量很大,很多收蛇的商人來到他們這裏,專門收購眼鏡王蛇:“現在哪裏還有五步蛇”?

老古正說著,突然住口不說了。他指著前方幾米遠的一個小洞說:“這是蛇洞。”

我看到那個洞口和周圍的洞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碗底粗細,裏麵一片漆黑,不知道有多深。如果要說不同,唯一的不同是,這個洞口在一座墳墓的下麵,可能這個洞口一直連通到了墓室裏。墳墓有一人多高,上麵長滿了萋萋荒草。

我疑惑地問:“你怎麼知道這就是蛇洞?”

老古說:“你看這個洞口很光滑,蛇每天從這裏鑽進鑽出,別的洞口刺刺拉拉的,那顯然是個空洞。這個洞裏有蛇。”

老古叉開五指,在周圍的草叢中劃拉劃拉,就劃拉出了一把荒草;再劃拉劃拉,又劃拉出了一把荒草。他把荒草堆在洞口,點燃了,然後脫下衣服向洞裏扇風。一會兒,距離墳墓十幾米遠的地方,有一個小洞冒出了輕煙,老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過去,抓起一把把土,把那個洞口堵住了。

老古說,毒蛇很狡猾,它的洞一般都有好幾個進口和出口。

一堆柴草燒完了,毒蛇還沒有出來,老古把灰燼移到了一邊。他說如果不移走,毒蛇突然出來,就會被燒死。死蛇是沒人要的。

老古讓我看著洞口,留意毒蛇突然竄出。他去幾步遠的地方重新劃拉了一堆柴草,放在洞口。然後,他取出水瓶,倒出一點水,和成一堆稀泥。將洞口糊一半留一半。我問這是幹什麼,老古狡黠地說:“你一會兒就知道了。”

老古繼續扇風點火。火光映著他那張神情專注的臉,他很投入。

突然,洞口竄出了一條蛇,將糊成一半的洞衝開了,頭上糊著泥巴。它的頭左右搖擺,懵懵懂懂,老古一伸手,輕巧地捏住了它的“七寸”。

然而,這條蛇太小了,小得讓老古很不滿意。老古說:“明明是個大洞,怎麼隻有一條小蛇。大蛇肯定被人捉走了。”

他很遺憾。

老古說,這條蛇是金環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