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師生”聯手,虐囚醜聞惹火燒身
當年英國人在美國紐約成立了英國“安全協調局”,拉開了英美兩國情報機構合作的序幕。威廉·史蒂芬森創建的“X訓練營”曾培養了5名中情局局長,成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開山始祖”和當然的老師;師生聯手,在世界情報界呼風喚雨,從二戰到冷戰一路走來,不料伊拉克戰爭卻讓英國情報機構惹火燒身——“虐囚”醜聞官司未了,又驚聞“基地”組織派出“王子殺手”對付女王的三個兒子……
“X訓練營”培訓了5名中情局局長
英國情報機構當年不僅幫助美國人創建了中央情報局,而且一直同美國情報機構合作到今天,但是他們也給自己惹下了不少的麻煩。
威廉·史蒂芬森是英國諜報界的首腦,也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創建者。他是西方情報界一位傳奇的人物。
史蒂芬森原是加拿大一位巨富,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當年他加入了加拿大陸軍,後來成了一名傑出的飛行員,並被調到英國皇家陸軍航空隊。由於作戰英勇,戰友們送他一個綽號“無畏”。
1936年4月,史蒂芬森得到消息說,希特勒正在瘋狂擴張軍力,並對外隱瞞了8億英鎊的軍費開支。他覺得這嚴重違反了《凡爾賽條約》,將對歐洲乃至國際安全構成威脅,於是就把這些情報報告給了當時英國反對黨議員溫斯頓·丘吉爾,得到了丘吉爾的高度重視。丘吉爾後來以此為炮彈,在議會裏炮轟時任英國首相阿瑟·尼維爾·張伯倫政府的綏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史蒂芬森一直從事無線電和破譯密碼工作,參加諜報活動,曾多次赴北歐執行任務。1940年4月,已經出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任命史蒂芬森為自己的全權特使,到紐約同羅斯福總統商討兩國情報工作的合作計劃,從此英美兩國的情報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丘吉爾命令史蒂芬森在美國秘密建立了“英國安全協調局”,由他出任局長,代號“勇士”,並將總部設在紐約,負責整個南、北美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情報活動。
整個二戰期間,史蒂芬森領導的英國安全協調局一直同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戰略情報局進行全程合作,直到1945年底二戰結束後,威廉·史蒂芬森才撤離紐約。當年英國安全協調局曾成功地探明了挪威的“重水”工廠,毀滅了德國人的原子彈美夢,還破獲了德國納粹滅絕猶太人的計劃,讓許多猶太人獲得逃亡的機會。
二戰結束後,史蒂芬森重回商界,曾任加拿大政府的工業發展顧問,後來在丘吉爾的多次邀請下重出江湖。雖然為英國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史蒂芬森卻不拿英國政府一分錢的報酬。他雇用了數百人,大多數開支都是自己掏腰包。
威廉·史蒂芬森一直被認為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開山始祖”。他當時的正式身份是“英國護照控製官員”,私下裏卻是丘吉爾安排在羅斯福身邊的私人代表,他很快贏得了羅斯福的信任。當時美國聯邦調查局給史蒂芬森提供了一台發報機,以便他同倫敦進行直接聯係。當史蒂芬森需要在美國郵政係統截獲某類信件時,聯邦調查局的特工人員便從郵局給他偷來;聯邦調查局還把從德國間諜手中奪來的文件轉給英國,而不讓軍方的情報機關知道,因為當時美國軍方的情報機關一直反對同英國人合作。聯邦調查局很快就發現,他的英國同行非常善於偷拆別人信件,於是就派特工人員向英國人學習這方麵的技術。當時史蒂芬森也把他們搜集到的大部分情報交給了聯邦調查局,雙方合作一年後,英國人給聯邦調查局提供的情報多達10萬件。
由於戰爭的需要,羅斯福決定建立美國戰略情報局,任命自己的好友威廉·約瑟夫·多諾萬擔任戰略情報局局長。多諾萬和史蒂芬森的關係很好,彼此信任,史蒂芬森認為多諾萬正是英國人所需要的那種對情報工作很內行的人,從此就幫助多諾萬的戰略情報局開展工作,為美國戰略情報局的組建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戰略情報局後來發展成了現在的美國中央情報局。
史蒂芬森的另一重要貢獻就是在加拿大成立了“X訓練營”,這是北美地區第一所培訓戰時秘密情報人員的學校。多諾萬選派了一大批青年特工到“X訓練營”接受專門的特工訓練。英國情報機構因此成了美國情報機構的“老師”。從1941至1945年,約有2000名英、美、加等國的特工在此接受過培訓,其中有5名學員後來成為中央情報局的局長。後來中央情報局幾乎在全世界搞秘密活動,隻有三個國家例外,英國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那些剛剛接觸秘密情報行當的美國青年對這一行還顯得很陌生,但都充滿著熱情,一個個都認真好學。英國人在國內外開設了六處大型秘密訓練基地,給他們傳授基本的諜報經驗,包括暗殺、格鬥、擒拿、爆破、審訊、偽裝、野外生存、偵察與反偵察等等,從而為美國情報機構培養了一大批骨幹力量。從1966年開始出任美國中情局第六任局長的理查德·赫爾姆斯,當年就是“X訓練營”的學員。
赫爾姆斯對他最初在訓練營裏接受的教育一直記憶猶新。在那裏,他們被告知,不許用真姓名,要設法了解同學的真實出身。英國著名突擊隊的訓練官費爾巴恩上校教他們在生死關頭如何自救,費爾巴恩甚至還教他們如何對付一個歇斯底裏的女人。他說,第一步是威脅她,要毀她的容;如果這一招不能奏效,就揪住她的下嘴唇,狠狠打她的耳光!
年輕的赫爾姆斯和他的同伴一樣,被這種與大學裏迥異的講課方式和內容驚得目瞪口呆。很多技術或者說是手段並不令人愉快,有時甚至可以說是冷酷無情的,但上校說,用紳士的方法置人死地,這是自衛的態度。後來,當這些美國徒弟告別老師畢業的時候,他們已經不是當初的毛頭小子了,在很多方麵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X訓練營”畢業後,他們都活躍在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敵後戰場,為盟軍取得二戰的最終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史蒂芬森後來也一直被認為是“007”的原型之一。詹姆斯·邦德這個形象誕生後,“007”係列小說的作者伊恩·弗萊明對誰是“007”原型的猜測一直不置可否,他唯一一次的表態是在1962年10月。當時他在《泰晤士報》上撰文稱:“詹姆斯·邦德是一位真實間諜的傳奇版本,那個人也許就是威廉·史蒂芬森。”
有“007之父”之稱的伊恩·弗萊明還說過,是“我創造了美國中央情報局”,這句話看似有點狂妄,但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二戰期間,弗萊明曾任英國海軍情報部長官約翰·戈弗雷的私人助理,戈弗雷以作風強硬著名,後來成了“007”的老板“M”的原型。弗萊明工作的一大內容就是負責英美情報部門聯絡,當時他和美國戰略情報局局長多諾萬將軍的關係非常密切,總是親切地稱他為“瘋狂的比爾”。
戰略情報局剛剛成立時,多諾萬的許多工作計劃都是弗萊明幫他策劃的。後來在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推出的係列展覽《非你勿視》版麵中,可以看到弗萊明當年為多諾萬撰寫的計劃文稿有72頁之多,其中有一段是描述一個完美特工應具備的條件——“年齡在40歲到50歲,經過特工訓練,擁有出色的觀察、分析、評價能力,完美判斷力,能隨時保持頭腦清醒,對情報事業的獻身精神,廣博的生活經曆”。這種條件和後來“007”影片中詹姆斯·邦德的形象是一致的。
弗萊明對美國情報機構的貢獻遠遠超出了他的職責範圍。當年他甚至參與了史蒂芬森在加拿大創建“X訓練營”的計劃,並擔任過教學工作。史蒂芬森曾經說弗萊明在訓練課堂表現十分出色。他的那些特工訓練標準後來也成了美國戰略情報局的特工訓練計劃。1947年中央情報局正式成立時,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鑒了“邦德標準”。所以弗萊明後來才會毫不掩飾他的得意之情,向許多朋友吹噓說,是“我創造了中央情報局”。
當時多諾萬對弗萊明非常感激。為了表示感謝,他把一把38毫米口徑的科爾特式左輪手槍贈送給了弗萊明,並在上麵刻寫“為了您特殊的服務”。中情局成立5年之後,弗萊明開始創作“007”係列小說,其中那個永遠和“詹姆斯·邦德”站在一起的忠誠的中情局特工“費利克斯·萊特”的原型,就是威廉·約瑟夫·多諾萬。這也是弗萊明對多諾萬的回贈。
幾十年來,英美兩家情報機構一直精誠合作,創造了許多成功的範例。
“師生”聯手半個世紀
二戰初期,英美情報界的關係一度非常密切。作為老大哥兼老師的英國情報機構,在很多實戰中指導著自己的“小弟”與學生。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戰略情報局和英國秘密情報局的駐地甚至是完全在一起。諾曼底登陸時,這對師徒更是聯手演出了一連串的好戲,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不過他們在合作過程中也出現過矛盾。英國人就一度擔心隨著美國人情報能力的增長,最終會壓倒英國;而美國人則不甘心一直處於英國人的控製之下,兩方經常為活動方式、權限劃分等吵起來。多諾萬就曾經憤憤不平地說過:“英國人太專橫,拿了我們的飛機和錢,還處處卡我們!”
而英國秘密情報局的一位上校則更為不滿,他說:“我們同德國人打仗的時間最長,遭受的苦難最多,我們教會了他們如何在外麵生存和活動,可這些可惡的美國佬卻跳出來,指手畫腳。”
英國國家檔案館2007年9月4日解密了軍情五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部分文件。文件顯示,二戰期間,英國間諜曾一度苦於無法得到美國聯邦調查局提供的情報消息,又擔心德國納粹通過美國情報機關滲透到英國情報機關,於是到1941年美國正式宣戰前,軍情五處官員曾經爭論是否應該加強與美國情報機關的合作。他們擔心,隨著美國國會通過《租界法案》,美國將把大批軍用物資運往英國支持盟軍,此時,德國間諜或許會混入美國外交官、軍隊人員、記者和商人中來到英國。
當時,軍情五處一位名叫拉姆斯博頓的官員寫道:“共有三萬美國人要來英國,有上百人已經來到了英國。此時此刻,我們無法控製這些人。缺乏控製意味著對安全的巨大威脅。我們認為,美國聯邦調查局應該派專門代表和英國安全部門合作。”這名官員甚至還認為,“美國人做事太不慎重,常常無法抵抗記者的狂轟濫炸。”
1942年,軍情五處情報官員訪問美國時,加拿大一名官員就對軍情五處高級官員蓋伊說:“美國聯邦調查局覺得你太精明,不信任他們。你讓他們做調查,卻不向他們提供有關案件的全部信息。”而英國方麵也十分不信任美國,他們認為美國沒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情報。但是在經過這種短暫的磨合之後,兩國情報關係逐漸得到改善,兩國情報機構同意“互通有無”,並提出“沒有事先協商就不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