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TMIDS與常見的頜型:個別前牙反頜、交叉-前牙深覆頜、閉鎖頜;個別後牙反頜、鎖拾或多數後牙反頜、鎖頜。
前牙內傾型深覆頜,前牙呈閉鎖關係,關節凹深,張口運動時髁突運動障礙,必須下移位後再前移位。當髁狀突越過關節結節時,磨擦所致骨質吸收,下頜運動軌跡較正常頜者加大,張口運動以鉸鏈形式為主,故易造成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的活動度增加,發生疲勞,髁突及關節盤產生相對移位,繼而出現關節彈響等症。有人調查TMTDS在各種錯頜中的發病率,以深覆頜最多,占51.58%。
4.TMIDS病程發展的三個階段:功能紊亂,關節結構紊亂及器質性破壞。
正畸青少年患者多處於功能紊亂階段,常見個別上前牙舌向錯位形成的反頜或交叉反頜,個別後牙鎖頜所致頜幹擾而影響下頜運動,但一經矯治除去病因後關節症狀可隨之消失,關節得到正常發育。此期X線表現無明顯器質性改變。
5.TMTDS患者常見的疾病:
①顳頜關節發育畸形:由於下頜畸形可產生的錯頜,第一鰓弓發育不全,一側下頜發育異常,引起同側後牙反拾、頜平麵傾斜,麵部發育不對稱。這些先天發育畸形患者可在青少年時患病。
②早期頦部外傷使雙側髁突受損傷,並隨著下頜的生長發育、生長中心的生長發育出現異常,逐漸出現前牙開頜、下頜平麵陡峭、下頜角大等畸形。
三、正畸患者常見的TMJDS臨床症狀及注意點
1.關節彈響與疼痛:由於髁突與關節盤間生理位置的破壞,翼外肌上下兩頭同步平衡被打破及E中關係與正中咬頜位不協調而產生的疼痛,部位局限區域一般在關節區、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多為開閉口或咀_時疼。其IK因多為:
①個別牙齒頜幹擾,前牙或單側後牙反頜,下頜偏斜,前牙深覆頜,頜間垂直距離減低等。
②頜墊、平麵導板過高,關節不適應。
③矯治後牙齒呈過度閉鎖狀,或唇弓在前牙沒有深覆蓋的情況下加力過大。
④第二或第三磨牙萌出高於頜平麵,或推擠其它牙移位所致。
⑤其它:創傷頜,矯治設計中支抗原則應用的失誤,支抗牙移位致咬頜紊亂等。
2.張口受限:由顳下頜關節肌肉疼痛、痙攣所致,張口受限的程度依病情輕重而異。注意區分正常和異常的張口度、張口型,閉口型,關節脫位程度,下頜前伸、側方、後退運動的範圍是否正常。臨床常見因矯治中頜位的改變致關節脫位的病例。
3.麵部不對稱及下頜頦部偏斜:臨床醫生從麵部目測和測量來判斷患者咬頜中線、下頜和頦部有無偏斜,雙側鼻唇溝、下頜角前切跡的深度,顴骨、下頜角大小,開支高度,下頜體長度等,做對比觀察。還可結合頭顱正位X線片和全頜曲麵斷層片的測量觀察,全麵分析而決定畸形的程度,最後定矯治方案。注意鑒別髁突良性肥大症的麵頜部畸形。
4.偏側咀嚼:臨床觀察發現有TMIDS的患者多--伴有麵部不對稱畸形和偏側咀嚼症狀。偏側咀嚼是下頜兩側不對稱的運動,久之則形成肌_能失調和顳下頜關節的病變。據統計,偏側咀嚼引起的TMIDS者占31.8%,以錯頜所致最多。但無原因的偏側咀嚼是沒有的,所以要詳細檢查並詢問病史。要注意檢查第三磨牙攔截性頜易導致的下頜偏斜。齲齒和牙周病牙齒缺失也是較常見的原因》
四、X線檢查的主要內容
1.全頜曲麵斷層片主要顯示雙側髁突,開支,下頜體,下頜角,角前切跡的大小、對稱性,牙齒萌出、排列、咬合情況等。
2.常規薛氏位開閉口片:注意觀察關節間隙大小,髁突大小、位置,關節凹的形態、大小,關節結節骨質結構,髁突移位情況,必要時做關節片的測量,定量分析對比。
3.經咽側位片:能更清楚地顯示髁突形狀、大小,以便確定髁突病變部位及程度。
4.X線頭影測量:測量下頜髁突、關節點、下頜與顱部的大小關係和位置,通過測量分析幫助確定設計(包括頭顱側位片和後前位定位片
五、正畸患者TMJDS的矯治原則及方法
1.個別牙齒舌向錯位形成交叉反頜:用活動或固定矯正器,將個別反頜牙齒推向唇側,解除反頜,以建立前牙正常的覆頜、蓋關係,使下頜運動恢複正常為目的。
2.內傾型深覆頜:此型下頜骨處於遠中位,髁突後移,頜曲線彎曲,前後牙咬合的垂直距離低,麵下高度降低,頜的鎖結一般多在切牙區,同時伴有前伸頜的障礙。
用活動或固定矯正器開展上前牙,矯治前伸頜障礙及下頜的後退位,用分裂簧、擴大齶弓、TN—字形唇弓等開大上頜後牙牙弓的寬度,以解除上頜對下頜的鎖結關係,還能達到擴大正中咬合接觸麵積的目的。
3.上頜前突,前牙深覆頜、深覆蓋:此類錯頜上、下牙弓長度及高度不協調,上下縱頜曲線曲率不相適應,磨牙前傾,下頜前伸時往往出現肌肉及關節受累症狀。矯治設計要合理,挺插上下頜蓋,避免出視不清潔性損傷。另外,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患者的深覆蓋,矯治後若覆蓋太小,隨兒童生長發育,下頜、下切牙向前移動而受上前牙的阻擋,則易出現TMI症狀。
4.前牙反頜:用頜墊矯正器矯治前牙舌向反頜,以改善髁突前移狀,恢複上下頜的垂直距離關係,消除頜間障礙,阻斷原有錯給所導致的神經肌肉異常的因素。
5.後牙鎖頜、反頜與下頜偏斜:主要矯治牙弓左右不協調及髁突在關節凹中的位置,以側方位置為主,引導雙側髁突向平衡方向生長。“調位功能性頜墊”對功能性下頜偏斜造成一側後牙反頜的病例尤為適用。製作方法要點是令患者在下頜正中咬合位,使上、下中線對好,在一直線上後取咬頜記錄,再根據此種頜關係的記錄上搶架,製做成限製性調位頜墊,以頜墊的鎖結關係或從頜墊邊緣伸展的翼板裝置來限製下頜的偏斜移動,還可以輔以舌簧、頜向橡皮圈牽引、頭帽頦兜口外力來矯治下頜的側方移位畸形。
六、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合理矯治TMJDS
1.正畸醫師必須具備判斷有關TMJDS方麵的知識能力,才能做到從病因入手診斷治療,取得準確無誤的療效。
2.正畸醫師可以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和治療TMJDS,如矯治設計得當,矯治力選用合適,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早期改變兒童的頜位,對形態、位置及TMJ的正常發育有利,還能利用生長的因素對早期的TMIDS或潛在因素進行功能和機械力相結合的治療。
3.正畸是永久治療TMIDS的一種有效方法。正畸治療既消除了錯頜引起的TMTDS的病因,又完成了形態和功能方麵的矯治,其療效顯著而穩定,不易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