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抽空將編劇的藝術看完,雖然是很久已經的老書,但是裏麵的一些東西,很值得一看,推薦正在寫書,或者想要寫書的看一看。
提綱:
1。前提
這是文中作者提出的很重要的概念,也是一個故事首先應該弄明白的東西,何為前提?便是你於這個故事中想要證明的東西,我是這樣理解的,而且,在文中作者說道,這個前提必須是你認同的,隻有心裏上的認同,才能真正的將它完整清晰的表現出來,才能更加打動人心,故事的形勢一直在變,從古老的神話故事,到舞台上的戲劇,再到電視劇、電影,以及小說等等一切故事的載體,但故事的內核從來沒有變過,它訴說的是關於人堅定的追逐,而後要麼毀滅要麼勝利的事情。
文中舉例的前提:
冷酷的毀滅導致滅亡
盲信導致毀滅
嫉妒毀滅所愛的對象,也毀滅自身
信念戰勝虛榮
等等
在這一節中,作者告訴我們,如何才是一個好的前提,一個好的前提能夠指引你準確無誤的走向你的劇本所希望達到的目標,它包括“人物”“衝突”“結論”。
筆記或曰想法:這一點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次聊天,一個就算是費盡心機,想以謀害的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出發點值得人的同情和認同,依然會有人喜歡,但是,一個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隻是在書中蹦來蹦去,隨波逐流的主角,卻會被讀者所厭棄,就算他(她)是個標準的好人,整部小說應該是有關於主角的,任何情節和配角,都是為了推動主角向他所希望達到的那個目標而存在,不管這種推動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
這裏應該明白一點,位於主角對立陣營的那些角色們,應該花費時間去勾勒和描繪,隻有對手強大,衝突起來,才更加波瀾壯闊,位於主角對立陣營的角色,不一定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敵人,他們可以是主角很親近的人,或許他們隻是想主角生活的更好,但做法上,還有想法上和主角起了衝突。
想要理解位於故事中的衝突類型,最好的方式還是去看經典小說,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看看這些名家作者是如何表達,以前看書從來沒有專門關注這一點,今後看書就要注意了。
2、人物
在這一節當中,作者甚至討論了先有人物還是先有情節這樣的論題,在我看來,這就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般,並沒有什麼趣味,我覺得一旦定了前提,那麼基本上,你需要的主要人物便確定下來。
人物生發故事,如果你發現沒有,要不然是前提不夠清晰,要不然這個人物並不是強有力的,他不能支撐起這個前提,另外一個原因,便是這個人物虛假,你沒有了解這個人物的三個維度。
作者提出的三個維度,分別是“生理”“社會”“心理”前兩個共同造成了第三個心理。
很多精彩的文學作品,或者裏麵的情節已經忘記,當裏麵的人物卻一直記得,記得那種感覺。
看了很多書,一說人物,我想起來的有紫川秀,帝林,斯特林,其中帝林讓我印象最深,他幼時的經曆,造成了他人生的追求,乃至於後麵的悲劇,斯特林正直正派甚至有點古板的優秀將領,無疑他是完美的,最後卻死在帝林的手下之中,他寧死不屈的威武,殺手對他的尊敬,他與魔族公主初戀的悲情,一切都讓人惋惜,卻又有著必然性,如果是紫川秀這個被號稱為鼻涕蟲的家夥,定然不會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