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清明(1 / 3)

黎華喜歡接拍海外的戲。與其說他喜歡異域風情,不如說他享受當普通人。沒有瘋狂熱情的歌迷影迷的包圍,沒有鎂光燈閃爍坦然在陽光底下,隨意地大聲歡笑,不擔心舉手投足會上明天的娛樂頭條,這種日子總是特別珍貴。

人們隻看到明星們光彩照人的外表,卻很少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人們聽到看見了解到的都是經由後台包裝,媒體炒作的粗枝末節,當眾口傳說的真相成為明星裏半夜醒來的笑話時,聰明的做法就是保持高貴的緘默。

黎華與王瑞恩的交往是必然的。當他對王瑞恩傾訴他是瘋狂的,隻有後者才真正明白他的意思。王瑞恩說,他也無法不瘋狂,倘若他真的理智了,就不能盡情抒發內心的情感。他們交流的是藝術,瘋狂已經超越了字麵世俗的理解,而恰恰沒有別的字眼比瘋狂更神聖更恰如其分。

當黎華與花瓶演員方若綺演對手戲的時候,他收到了王瑞恩轉達的另一種瘋狂。他從她的眼神裏清楚地看見了稚嫩飽滿純粹的瘋狂,這是她對電影藝術的崇高敬禮,雖然她本身並未察覺。方若綺的眼淚沒有打動他一絲一毫,但她挨了巴掌後驚懼猜疑的表情使他心軟。她就像一個初闖江湖不知天高地厚的毛頭小子,一下子麵臨生死存亡的決鬥,如果就此死去,未免太可惜了!所以他按照庸俗劇本演繹了之後的劇情。

他吻她之前想,這的確是個瘋狂。他接受了這個瘋狂挑戰,將一個初涉瘋狂的人激發引導為徹底瘋狂。他吻她時想,她比他更瘋狂,她甚至不會接吻。吻完後,他凝視著她的眼睛,卻再也找不到他為之驚歎的純粹。和所有與他演對手戲的女人一樣,她迷失在另一個世界。他聽見自己內心深處發出一聲歎息,他的手一鬆,她輕巧地落下。

海外拍戲的最後一天,按照慣例,他會找個美女陪伴,享受一天半夜的陌生國度的自由逍遙。他是那種直白邀請的人,但是他真正邀請來自他的眼,那雙琥珀色靈動的眼。

他約她時還有很興趣,她明顯帶著不信任和懷疑。倘若她當時拒絕,也許他會對她有更高的評價。可她畢竟還是個普通女人,瘋狂從身上褪色,她還原成一個和這世上千千萬的美女一樣普通的女人。他想也許是自己對她的期望過高了,隨後他領悟到,這期望來自王瑞恩。

他們在一家不起眼的飯店吃飯。盡管衣著隨意,但俊男美女的外表還是吸引了不少目光。黎華坐定後才像第一次認識方若綺似的打量她。

“明天就要回去了,有何感想?”

方若綺立刻想到了回家,王瑞恩,以及保姆代養的小貓。她誠實地說:“我覺得很累,想早點回家。”

這回答和他的想法完全不同。他笑了笑,光彩照人的背後是冷淡。一句話就夠了,他不想和她再說什麼。她和他是兩個世界的人。王瑞恩也許看走了眼,對方隻是個普通的尋常女人。

黎華陷入了沉思。王瑞恩的身邊從未少過美女,但美女對他來說,從來隻是普通人。所有看過王瑞恩主演的電影的影評家,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在王瑞恩的電影世界裏沒有美女。女明星在他的電影裏釋放的都是心靈,而不是容貌。王瑞恩至今單身,似乎很早以前就抱定了終身獨守的信念,因此他對任何女人都是彬彬有禮,不亢不卑。早些年也有幾個女藝人暗戀過他,但都被他婉言拒絕了。熟識他的人能感覺,他心中有個理想,為了這個理想,他不惜犧牲所有。這也是黎華對王瑞恩產生好感的根本。瘋狂,為了理想,不顧一切。黎華毫不猶豫就排除了王瑞恩可能與麵前的這個女人有染的那種想法,他了解王瑞恩。

那是什麼使王瑞恩對方若綺青眼有加?

作為被審視的一方,方若綺算得上極其平靜了。約會是黎華主動提出的,可約會的時候,他卻寡言少語,神色越來越冷淡。好在因為一直沒弄懂過黎華的意圖,她就沒浪費自己的精神。方若綺覺得自己像啞劇裏的女主角,不用說話,直接用行動來演繹名為“吃飯”的情景。這是個乏味沉默的約會,最終也以無味冷淡告終。黎華甚至沒送她回酒店,沒有抱歉或任何不好意思,隻輕飄地說了句:你先回去吧!我還有事。

方若綺叫了輛出租車,一人離開了飯店。黎華注視著她的車離去,心中想,這應該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他邀請方若綺吃飯。等這部戲殺青,他就會有理由不再同方若綺合作,而這理由即使以後放到王瑞恩跟前也說得過去。

###

回國後的第二天,國內拍攝就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原本方若綺的演藝生涯很可能隨著這部戲的結束而終結,但發生了一個誰也沒有想到的意外——這意外不大不小,但是卻由三個巧合疊加而成,正如看上去不可能進袋的桌球遭遇到恰到好處的力度,劃出優美的軌跡,以神跡的角度,滾入球袋——使方若綺的演藝人生得以繼續。

這是黎華親自出演的最後一個危險動作的外景,英雄要從暴亂的惡徒手中救出扮演黑幫老大女兒的方若綺。一周前,工作人員搭建了一個主結構為木製的高台,高台被刷上顏色華麗的油漆。高台的下層建築被反複檢查過多次,但危險就掩藏在人們的眼皮底下。覆蓋上華麗油漆的最上層,也就是男女主角必經的最上層,有一塊木板隨時會脫離主體。後經事故分析,原因是一枚小鉚釘鉚接錯誤。

意外中的第二個巧合是王瑞恩的出現。當他來到片場的時候,恰逢方若綺綁在高台上等待黎華的搭救。方若綺已經察覺到黎華對她的不屑,她綁在高台上的心情壞到極點像一個正被執行死刑的死刑犯,然而在絕望中她看見了王瑞恩,她命中的奇跡(這真象是個神秘的預兆)。王瑞恩的出現使方若綺的注意力前所未有的高度集中,保證了意外中的意外。

第三個巧合來自黎華。他在“英雄救美”之前,看見了好友王瑞恩的到來。他下意識地感到,台上綁著的那個年輕女人對王瑞恩的重要性。當黎華手腳敏捷地攀爬上高台,心中的石頭卻越來越沉。他該怎樣向好友表達自己的態度呢?他不喜歡和她演戲,盡管他承認她的確有點天分,但這對他也好王瑞恩也好,都是遠遠不夠的。黎華割斷綁住方若綺的繩子,攔腰抱住她,從高台上縱身跳下。落下的過程中,他的目光投向了王瑞恩。他們落到了工作人員早就準備好的墊子上,黎華突然感到心裏的石頭也落地了,他已經認真對待了她,認真地對待了自己的工作。他可以放開她了,他可以拋棄她了。想到這裏,黎華閉上了雙眼。

方若綺壓在黎華寬闊的胸上,這個驕傲不可一世的男人為了使她不受一點傷,跳下高台前把她整個地摟在了懷裏。她略帶感激地離開他,轉頭看高台,如果黎華沒有抱住她,而是讓她一個人跳下來,結果會如何呢?可方若綺沒有時間多想,那塊危險的木板終於抵擋不住地心引力的誘惑,筆直往黎華身上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