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突然的自我(1 / 2)

九月十六早上,忠武城中央校場,少年榜複賽即將在這裏舉行。

今天,中央校場內莊嚴肅穆。校場北側主席台台口上方懸掛著“忠武少年榜排名大賽”的巨大牌匾,後幕正中是熠熠生輝的黑龍大帝按劍縱馬雕像,象征五彩衛的青、紅、鐵、白、藍五色彩旗分列兩側。

一千名參賽選手身穿統一的黑色短裝列隊在主席台前,裁判員及比賽服務人員分立兩側,等待開賽。

大賽開始前,是例行的開賽儀式。

首先是請聖旨,聖旨是當今陛下亢龍皇帝登基的那年下的,至今已經十年了。長久以來的形成的習慣是,新皇登基當年會對忠武城的三項賽事下這麼一道聖旨,而後每年比賽時,宮裏就派來個太監宣讀一番。今年派來宣讀聖旨的是敬事司新上任的副總管武公公,這位公公在所有人跪好後,細聲細氣地將聖旨讀了一遍。聖旨是製式的,內容無非是宣示帝國威武,天下一統的官話,然後詔告參賽武者應上體天恩,不忘黎民什麼的……宣旨已畢,眾人山呼萬歲,磕頭行禮完成公事,武公公便在忠武王下首坐了。每年來忠武城宣讀聖旨的差事都是落在當紅太監手裏,今年來的這位武副總管看來在宮裏混得不錯。

宣讀了聖旨,下個內容是忠武侯講話。遠遠看上去忠武侯王四海是個幹瘦的中年人,沒有任何高手的特征。他的發言聲音並不大而且內容也不多,大約是鼓勵眾少年努力比賽,爭取好名次,將來勤學苦練,做帝國棟梁,不負帝國培養,雲雲。

忠武侯講完後,隨即宣布,排名賽正式開始。

忠武城政界、軍界要員、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及各諸侯國特使列席了開賽儀式,忠武城民眾約五千人到校場觀禮。

複賽才是真正的比武,因為這一千人是經過實力碰撞產生出來的精英。其實在初賽階段象宛海那樣的遭遇已經算是多災多難了,大多數二階以上的武者是不會遭遇兩名以上同階強者的。

一千人的比賽仍舊分為十隊,每隊分為十個組,每組十人。比賽采取循環製,每名選手將與同組的另外九人一一角逐,勝利一場加三分;負場不加分;雙方同意平手的各加一分。連續輸掉四場或九場中輸掉六場以上的,直接淘汰出局。最後以總分評定每隊前十名,參加定級賽。這就是所謂的“晉百”賽。由於此前的百人隊已被打亂重分,所以各隊各組的情況與初賽時並不相同。

宛海複賽被分在第一隊第一組,看著這一群人高馬大的“隊友”,宛海心中略微一澀:“我是真不願意再當小孩了!”

第一隊的裁判正是甲衛統領“鐵衣判”邱奇,身為六階高手的邱統領異常沉默,掃視了一眼校場上的十座擂台,然後默默地點了點頭。身邊兵士早等著了,見此立刻趨步走到台前,對著台下百名選手朗聲說道:“比賽開始。對戰規則與初賽相同,隻是多了一條: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平局,兩人各得一分。下麵從第一組開始比試,其他組的選手可以先熟悉一下同組選手的情況,確定自己在組中的位次。彼此切磋的遠離擂台二十丈以上,就是到那條白線以外。”說著抬手一指正南方,眾人回頭一看,見休息區和比賽區之間果然有條白線。兵士叫人:“今日每組有五場比賽,下麵先請一組一號和二號上台!”比賽的順序是順時針循環的,每個選手理論上要打滿九場,每天三場。

看著台上剛剛開始的龍爭虎鬥,宛海心中並沒有什麼躍躍欲試的激動。他下意識地用手指摸了摸頜下,陷入了與當下環境完全不符的思慮中。

他深知自己與這些“同齡人”相比有太大的優勢——經驗。修習武功需要很多條件,比如悟性,這是一種虛無飄渺卻確實存在的東西,是一種天賦。就象臨場的發揮需要有戰鬥天賦一樣,修煉也需要有悟性天賦。武功,說到底無非是速度、力量、耐受度相結合而產生的能力。有了悟性會讓武者在同等條件下更快地獲得更高層次的力量和速度;有了戰鬥天賦則更容易在戰鬥中把握時機,克敵致勝。但這兩樣東西都無法與經驗相比——這就是現在宛海最大的倚仗。因為有經驗,所以他很清楚,自己將在不久後進入三階武者的行列。現在宛海的水平,外功力量方麵受身材條件的製約仍然停留在二階中乘;但速度方麵,輕功早已超過了一階的縱橫階段和二階的踏雪階段,達到了三階登萍階段。內功的內力方麵,宛海刻意使自己止步於二階吐納期下乘,降低自己的整體評價,這是個低調的選擇;但在靈商方麵,宛海早已衝破了四百點大關,使身體內外的溝通能力達到了令人驚訝的三階上乘水準。靈商是應龍大陸修煉界的一種說法,指的是一息間體內經脈能夠從外界吸入或向外界輸出的最大靈氣數量。武者的靈商是絕密信息,通常不會告訴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