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麵子問題(1 / 3)

忠武少年榜晉百賽還在繼續,又有一對選手先後走上擂台。前麵這名少年,有將近五尺高,身材纖細,生得單眉秀目,五官柔美,他麵容安定,腰裏掛著一柄彎刀;後麵一人環眼怒張,麵貌粗豪,氣質獷野,隻見他身材高壯,肩上扛著一把宣花大斧。

這扛大斧的少年宛海非常熟悉,是信忠子爵南盾家的二公子南成鳳。南盾號稱刀絕,卻讓兒子使用斧子這種勢大力沉的兵器是有道理的。因為南家的刀法是名聞天下的“斬龍破”,講究力為先,勢為基,眼如箭,身如電,以“勢”與“力”壓製對手,特別重視外功的修煉,因此南家子弟的兵器幾乎都是塊兒大的,把兒粗的,個兒長的,份量兒重的。這樣,經過幾年的鍛煉以後,再使用長刀施展家傳刀法才能得心應手。這種從力量起步的修煉與宛海從速度起步的修煉殊途同歸,並無不妥。但是宛海卻知道,外功修到六階之後如果內力跟不上,那麼修煉會停滯不前,即使後來內功階位上去了也無法再順利地向高階發展。原因在於外功有塑形之效,修煉外功打造了一個六階的身體,那麼就給體內的經脈設定了六階的上限,此時人已經成年,再想要拓展經脈談何容易?宛海自己走先發展外功的路線是因為自己的靈商高,但象他這樣的小孩能有幾個?誰能在十二歲之前將靈商修到五百?精神力上的差別會造成結局的不同。所以宛海並不看好南成鳳六階之後的發展,但世事無常,誰知多年以後會有什麼樣的事發生呢?縱然英明神武如黑龍大帝者,恐怕也無法預測身後之事吧。

看向那帶刀少年,宛海更是直接搖頭。此子一看就是習武之人,神態步伐都無可挑剔,但雙目中神光湛然可見,高手一看便知他的內功心法不夠檔次,否則斷不至於出現三階以下武者最忌諱的“灑虛”現象。正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個問題在找到更加優秀的心法之前幾乎無法解決,尤其是三階之後,即使得到了高階的心法也須改弦易轍,冒那毀脈之險,吃那切膚之痛。

帶刀少年叫芮恩,是在帝國非常少見的高羅人。

高羅是個極有趣的地方,是位於帝國原平公國正東方直直向東伸入北海的半島,也是應龍大陸唯一的一個半島。六百年前黑龍大帝以天縱之姿平定天下,一統大陸,當時的高羅還處在非常原始的狀態,生民蒙昧,連高羅這個名字都沒有。大帝知道以後,便沒有完全將高羅半島這片溝深林密的窮山惡水納入版圖,而隻是下旨加封了土著首領一個“高羅王”便任其自由發展了。從那時起高羅便開始慢慢與帝國接觸,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甚至引進了宗教。但是帝國這樣的龐然大物怎麼會把這樣一個落後的小弟放在眼裏?連名字都是黑龍陛下給取的,還又醜又窮!所以權貴們都不理會高羅的示好,就連商人們也是不願意與高羅接觸的——直到他們發現高羅出產人參。有了經濟利益,自然友好往來。此後高羅透過帝國行商帶來的知識和信息,慢慢積攢了些實力,最起碼有了自己的軍隊,雖然那軍隊有些讓人目不忍視。百年之前,高羅終於正式進入了封建社會,高羅王李成龍的小朝廷開始在片土地上發令施政。有了中央集權,人力物力的調度就容易,發展的速度也快了起來,興修了很多基礎設施,也製定了適合國情的發展規劃。國家剛剛有了些起色,卻又恰逢蛙寇作亂,一番洗劫之下,頓時四野凋敝,一夜回到十年前。危急關頭,一位英雄出現了,他帶領半島殘兵和剩餘丁壯,舍生忘死保家衛國,力戰蛙寇,在王公貴族都已經逃走的情況下,用血肉築成了一麵不倒的城牆,最終守住了國都望龍城。他,就是高羅近百年的最大傳奇——樸載相,因為那場血戰,高羅人民記住了這位英雄,至今望龍城裏還有樸將軍騎在戰馬上雙手握韁的雕像。此次蛙寇入侵之後,高羅統治者迅速將都城西遷至距離原平非常近的興義州漢陽城,並加大了軍費開支,前所未有地將軍隊擴展至三千人,派往半島東側守衛國門。這幾十年來,高羅的發展比較穩定,與帝國其他諸侯國的交往日益頻繁,但在帝國中的地位卻沒有什麼改善,就連每年照例繳納的貢奉,皇城都是直接賞給原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