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隊第一組比賽公布結果的同時,忠武侯王四海從桌上拿起一杯茶,慢慢呷了一口,收回神識。“這個孩子,挺有意思。”
忠武侯是個非常重視培養後生晚輩的人,在這方麵他比自己的先輩們做得要多,要好,侯府每年花費不少銀子在忠武城的教育事業上,這也是他為百姓辦的若幹實事之一。
忠武城原本沒有百姓,開始的時候這裏就隻是忠武軍的駐紮之所。故此,忠武城與其他的諸侯國最大的不同是,城中沒有皇帝派來的行政官員,從六百年前開始一直如此。後來因為軍隊的日常所需,周圍漸漸聚起了一些通過為軍隊服務來謀生的人,越來越多之後形成了城市。城市既然已經形成了,就需要管理,管理就需要費用,而侯爵的年奉是不足以支持整個城市正常運轉所需人力成本的。幸好曆任忠武侯本來就都是忠武將軍,手下幾千人的軍費是朝廷支付的,可以從軍中抽調出足夠的人手組成行政係統的基本架構,再招募一些臨時工充當這個軍管衙門的屬員,這樣所要付出的成本就要少得多了,基本上可以在自給自足之後略有盈餘。
忠武城設有三個司,雜事司最大,負責城內衛生、稅收、醫療、教育等事務,主管是郭七靈;城門司次之,負責城內治安、人口等事務,由南盾主管;還有一個人員最少的鎮庫司,主管財政,由戚問情主管。除此之外的其他種種都交由軍隊辦理,比如每年忠武榜比賽的組織等。忠武城居民大概是全帝國最幸福的的了,不需要向朝廷交納賦稅,本城收的稅又相當低;更重要的是,這裏的孩子比別處的孩子多了許多機會,尤其是平民子弟。身體好的練武參軍是一條路,身體一般的學文參加科舉也是條路,天賦高的直接拜個好師父更是條路。生活平淡,壓力不大,很有保障,老百姓不高的要求忠武城全都做到了,所以他們非常熱愛這座城市,更加尊敬那位自己的城主、帝國的柱石、神秘的強者。
王四海非常滿意忠武城的現狀,但對帝國的現狀卻憂心忡忡。
皇帝是個深沉的人,雖然隻有二十歲,但城府已非別人所能比擬。登基之後數年內,朝廷的幾次大動作,使王四海明白,這個皇帝不簡單。
亢龍皇帝名叫王世澤,是前代孟龍帝王觀鱗的長孫。孟龍帝三十歲即位,在位四十年,七十歲駕崩的時候兩個皇子都已經不在人世,就按順序將皇位傳於長孫——二皇子自重的長子世澤。至於傳位之前,孟龍帝兩個兒子先後離奇死亡的事,據民間傳聞,是次子自厚想要奪取皇位而害死了大哥自重,又被父親孟龍皇帝獲悉,結果被告知永不傳位於他,自厚遂憂鬱而死,死後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無論如何,十歲的世澤在皇爺爺去世後登基,成了這片大陸名義上的主人。
忠武侯非常看好這個年輕的皇上,即位之後的幾步布置可以說絲絲入扣,深得帝王心術之三味。亢龍二年,皇帝任命了一批監察使派往各諸侯國監察軍務;亢龍三年,皇帝召江東王孫尚安、河曲王馬多智、西疆王艾麥布麥提、衛聖三王以及河陽公海驚瀾、忠武侯王四海等帝國巨頭進京共議國事;亢龍五年,整飭禦使台,任命被百姓呼為“包青天”的包鎮惡為新的全責都禦使,允許風聞言事,再興官吏反腐之正風;前年即亢龍八年,又發明旨通令各諸侯國改善民生,興修水利,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旨意和做法,都是各諸侯國無法拒絕執行而深受百姓歡迎的,因此,這幾年,皇帝的聲望日隆,在帝國的影響與日俱增,原本衰微的皇室開始煥發出新的生機。
即便如此,還是不能從根本上扭轉帝國現在分崩離析的實際局麵。從二百年前的“寒亭會”之後,先前那個統一的多民族帝國好象是在一夜之間坍塌了,而後就陷入了一種奇怪的狀態。各諸侯國仍然承認皇室的道統,但在獨立性方麵都做了相當大的提高,就如同忽然長大了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一樣。一時間,叛逆思潮席卷而來,帝國皇帝的地位逐年下降。先有西疆停了朝貢,後有河曲違製擴軍,這些事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最近一百多年的帝國曆史上,卻屢見不鮮,不可勝數。就連當年追隨黑龍陛下打天下的開國元勳的後代們也不再象以往那樣惟聖旨是從了,而是表現出一種不陰不陽的態度,非常令人回味和……反胃。比如,黑龍大帝手下的“三把利劍”即慕容三兄弟的後輩,也就是當今的衛聖王慕容欽、敬聖王慕容民和禮聖王慕容子江。當年,慕容風、慕容雅、慕容頌跟隨黑龍大帝開疆野戰,拓土喋血,為帝國的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大帝感其功,將三兄弟盡皆封王,並將封地定在皇城北方,緊靠京畿;又賜封號為衛聖、敬聖、禮聖,其意不言自明。三兄弟當年曾有誓言:滄海不枯,慕容不叛,攔雲不倒,三聖不亂。現在雖然沒叛也沒亂,卻是凡事推搪,敷衍塞責,對朝廷的要求出工不出力,隻求過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