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拳,是以猴形猴態和攻防技法融合而成的象形拳術。尤其峨眉山風景奇秀,活躍其中峨眉靈猴更是曆代拳家的模仿對象。所以“峨眉猴拳”在天府四川流傳很廣,拳路較多,自民國以來很是出了不少高手。
雖然建國以後,體育改革,猴拳因為入選表演比賽項目,而人為的改變了許多套路,增加了許多華而不實的動作,降低了實戰性。
但猴拳自有記載以來,幾千年的時間,能傳承至今,興盛不衰,自然也是有他存在的道理。象形拳係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五形五禽”之說,其中虎走剛猛、練筋骨勁力,鶴講輕巧、明角度攻守,蛇主飄纏、氣沉連綿,龍寫神意、化剛為柔。而猴形則是手眼明快、迅速靈敏。
是故拳經中又講,虎似下山出林之壯、鶴似休枝啄食之意、龍似出雲遊騰之觀、蛇似草行急步之形、猴似上樹取物之態。
所以“峨眉猴拳“的精髓大半都體現在手法和步法上麵。
以白澤對武術的了解程度,在自家的功夫達到現在的瓶頸之後,很自然就會放眼國內的其他門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別是現在的這個年代,信息豐富的一塌糊塗,以前一直被各家秘而不宣,敝帚自珍的拳法套路,或者高手對戰,教授武術的視頻,影像,隻要稍加用心,也並不難弄到。
雖然這些東西,真真假假,有些似是而非,其中又摻雜了太多的水分,對於白澤的用處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可總算也是開闊了眼界,讓他的見識增長了許多。頗有一點以前,秀才不出門,就知天下事的味道。
這年月練武健身的人多了,但能從中練出一點名堂的人卻實在太少。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是千古之中顛簸不破的大道理,真正能把拳法練到高深境界的人,手底下無一例外全都見過血,一出手就是打生打死的。
就像是白澤爺爺那個歲數輩分的人,參加過革命,經曆過戰爭,槍林彈雨中殺的人,連他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如今時過境遷,天下太平,如同白澤這樣能耐得住寂寞,專心致誌苦練功夫的人,如同鳳毛麟角。
這也是白澤一直以來苦無實戰的根本原因。
所以今天晚上和侯三間的這一戰,對於白澤而言簡直就是瞌睡時候送來枕頭,久旱逢甘雨一樣。侯三一找上門來,他就從裏到外一陣興奮。
而結果也令他十分滿意,除了收不住手,打死了人之外,白澤以往在練功時候無法領會的東西,經曆了這一場生死間的磨難,都已經漸漸有了些融會貫通的跡象。
拳法這東西,到了一定地步以後,再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單純的苦練已經是不行了,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實戰”,隻有置生死於度外,忘卻一切榮辱的戰鬥,才能最大限度磨礪自己的拳法和心性。
所以曆史上的那些有名的大拳師,年輕時候都要行走天下,挑戰各方名家。
這就是實戰和苦修之間的區別了,像是白澤年紀雖然隻有十八歲,但有白老爺子耳提麵命,傾囊相授,自身對於拳法的一些理解,已經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所謂一法通,萬法明,雖然他沒有練過猴拳,但憑著多年練拳的經驗,再經曆了和侯三的一場生死搏殺,他現在對於峨眉猴拳中的一些獨到的拳理已經明悟了不少。
如果能再深入的研究一番,說不定就能從中摸索出幾分峨眉猴拳的精髓,並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拳法中,變成隻屬於他自己的東西。
再簡單一點說,白澤以前練功練拳,就是照貓畫虎,完全承襲前人的智慧,一是一,二是二,但和侯三打過這一場過後,就從中琢磨出了幾分拳法中最實質的精義,如果能夠兼容並蓄,再練起自己的功夫來,裏麵就有了白澤自己的拳意和精神。
受到他爺爺白老爺子的影響就越弱,精氣神就越凝聚。
一路上邊走邊想,等到白澤不知不覺回到仙峰寺的時候,已經是到了午夜時分,但他腦海中始終充斥著一路路的拳法變化,精神亢奮,連半點睡意都沒有。
又怕自己來回走動,驚醒了熟睡中的同學,便索性拎了自己的旅行包,在寺中找了一處比較開闊的地方,接著揣摩。
白澤這種人性格簡單而直接,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說話辦事最講究效率,所以一碰到事情就想立刻解決了,哪怕再棘手再繁複的問題,隻要一沉迷其中,立刻就是不管不顧,全身心的投入進去,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