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引子 很多學生都會遇到校園暴力(2)(1 / 2)

那時候,我們初中課本上有一篇課文叫做《大鐵錘傳》,說的是清代一個不知其名的武林高手,綽號“大鐵錘”。他的兵器是一顆重四五十斤的大鐵錘,柄上連著長長的鐵鏈,由於擊殺響馬賊而避禍宋將軍家中。因為他舉止怪異,宋將軍疑之,此人向宋將軍敘說自己的經曆,並說響馬賊當天晚上就要來尋仇。一向自視甚高的宋將軍要騎馬挾弓相助,此人說:“你去了反而給我添加累贅,我還要分散精力保護你。”宋將軍堅決要去,此人拗不過,隻好帶上宋將軍,將宋將軍藏在一座廢棄的堡壘上,叮嚀他隻能觀戰,不可出聲……

接著,這篇文章就有一段非常精湛的環境描寫:“時雞鳴月落,星光照曠野,百步見人。客馳下,吹觱篥數聲。”客者,“大鐵錘”也。觱篥者,胡地樂器也。短短數語,肅殺之氣躍然紙上,讓人驚悚凜然。觱篥聲過後,仇家出現了,騎馬的有四五十人,步行的有上百人,將“大鐵錘”團團圍住。而“大鐵錘”奮起神威,一錘一個,將仇家盡數擊斃。最後對著堡壘上的宋將軍長嘯一聲,絕塵而去。

不知道現在的初中課本上是否還有這篇精彩異常的文言文。

七子的父親是鐵匠,他打鐵的工具就是一把大鐵錘。我們曾經看到過七子父親打鐵的場麵,打鐵是需要兩個人的互相配合,七子父親的搭檔是一個年老的師傅。七子父親膀大腰圓形同金剛,老年師傅形容枯槁如同餓鬼。他們兩個是打鐵的絕配。每次打鐵的時候,老年師傅用鐵鉗夾出燒紅的镔鐵,镔鐵的紅光映紅了老年師傅和七子父親兩張汗涔涔的神色凝重的臉。老年師傅左手持鉗,右手握小叫錘。他的小叫錘像雞啄米一樣急促綿稠,七子父親的大鐵錘像鷹捕兔一樣步步緊逼。小叫錘落在镔鐵的什麼地方,七子父親的大鐵錘也就落在什麼地方,燒紅的镔鐵漸漸冷卻,而鐵鉗夾著的鐵板也變成了鋤頭、鐮刀或鐵鍁。那時候我們都叫七子的父親“大鐵錘”,因為他手握大鐵錘的時間遠遠超過他手端飯碗的時間。

那時候我們對這篇文言文似懂非懂,老師填鴨式地強行讓我們背誦,讓我們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直到多年後,重新翻開當初的語文課本,才發覺這篇《大鐵錘傳》如此精妙。

兩個小混混在第八天晚上攔路搶劫七子的時候,遇到了夜歸的“大鐵錘”。時月朗星稀,萬籟俱寂,曠野如同白晝,“大鐵錘”看到月光下,水渠邊,兩個小混混圍著七子像練習拳擊一樣,將七子打成了沉默的沙袋。“大鐵錘”一聲雷吼,手持大鐵錘閃身而出。兩名小混混看到月色中驀然出現的天神一樣威風凜凜的“大鐵錘”,發聲大喊,狂奔數十米。手持大鐵錘的“大鐵錘”追不上小混混,轉身將七子拎起來,在月光下逶迤而行,然後一把把他摜進了房間裏。

“大鐵錘”拉亮電燈後,將他布滿老繭的手掌抬起來,雷鳴電閃般地落在了七子粉嫩的臉蛋上。土炕上的大子、二子、三子……一直到六子都被驚醒了,睜開懵懵懂懂的眼睛。“大鐵錘”將他們一個個拎著耳朵拉起來,在地上站立了一排,呈降冪排列。“大鐵錘”向兒子們進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他說:“誰再敢打你們,你們就打他,誰也不準當孬種。”

於是,從《說嶽全傳》中得到靈感的七子,就自己製作了一把流星錘。每天夜晚放學回家,七子都會在路過的打麥場裏呼呼喝喝一番,將流星錘掄成了風車。

不久,七子的流星錘果然派上了用場。

小混混們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屈不撓,他們的性格都有“熱粘皮”的特點。如果惹上他們,他們就像狗皮膏藥一樣糾纏不休,像秋菊打官司一樣非要討一個說法。為了這個說法,他們可以頭破血流,也可以屁滾尿流。

兩個月過去了。兩個月有些漫長,漫長得讓七子幾乎忘記了還曾經遭受過小混混們的攔路搶劫,忘記了父親的大鐵錘嚇得小混混們落荒而逃。兩個月過後的一個晚上,七子放學回家,又是在水渠邊,六個小混混攔住了他。這些小混混都是過早輟學的少年,他們荷爾蒙過剩而精神空虛,就將打架鬥毆當成了最恰當的宣泄和最有意義的事情了。

七子一看到六個小混混,就下意識地拔腳開溜,六個小混混緊跟在他後麵追趕。七子像受驚了的耕牛,小混混們像追趕的農夫。七子邊跑邊將手臂伸進書包裏,抓住了流星錘,突然一轉身,追在最前麵的小混混悶叫一聲,就幹淨利索地倒下去了。第二個小混混驚訝地張開嘴巴,發出了一聲簡短有力的感歎詞,前半截剛剛吐出嘴巴,後半截還猶豫著要不要發出,也歪斜著倒下去了。剩下的四個小混混嚇壞了,他們用一種奇怪的姿勢轉身,扭頭就跑,邊跑邊發出驚恐的叫聲,“忙忙如驚弓之鳥,急急如漏網之魚,惶惶如喪家之犬”。那時候,七子喜歡閱讀《水滸》、《楊家將》和《嶽飛傳》,裏麵寫到敵人逃跑時,總是喜歡使用這三個比喻組成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