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3)

地下10公尺。脫胎,換骨,發酵,醞釀。在黑暗中,葡萄安靜地等待著。記住方向,忘記時間。最美好的酵母就是葡萄的耐心。飽滿的糖分轉化成回味綿長的酒味,年少時青澀的丹寧變成厚重悠遠的口感,甚至連天性中難以剔除的酸楚都變得清新動人。這一路走來的等待與堅持,賦予它宛若新生的光彩。那光彩,映照在葡萄莊園主人珍藏已久的Riedel酒杯上。透過水晶的杯壁,它看到久違的天空,看到歡呼慶祝的人群,看到莊園主人的女兒羞澀待嫁的臉龐。原來,這一等,就是10年。

當這樣一杯穿越時間的紅酒倒進杯子的時候,在酒杯的邊緣會有一圈金黃色的酒暈,濃鬱得在杯壁上緩緩地流下醉人的酒淚。倒入杯子的那一刹那,沉睡了10年的香氣慢慢地釋放出來。在複雜而微妙的香氣變幻中,可以體會得到那一路的苦澀都不複存在,變化出的是富有層次的口感和無限美好的回味。沒有曆練和堅持,又怎能釀造出一杯美輪美奐的葡萄酒,就像沒有苦難的人生又怎會擁有鮮活的精彩。

一杯上好的紅酒更像是一段精彩的人生。它一定要禁得起時間的考驗,有非常均衡的口感,在時間的磨礪中磨平的艱澀,形成充滿力量的骨架,讓各種香味不斷平衡協調而又不失去自我。 一如我們的人生,隻有經曆了不尋常的日子,幸福和愉悅才更有價值。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讓我們的一生像上好的紅酒一樣,有厚重的酒體、美麗的酒淚、耀眼的酒暈、不再艱澀的丹寧、持續的香氣和無窮的回味。

一瓶上好的紅酒,從杯外到杯內,2毫米的距離,尚且走了10年。

芸芸眾生的你我,從青澀到成功,要做多少年的準備呢?

愛能止恨

有一段時間,我在做一個與外科方麵有關的課題調研。去了幾家醫院,做了幾次訪談,都沒有太大的收效,人也變得有點焦躁了。這個時候,我的好友向我引薦了一位前輩——當地人稱“馬一刀”的外科主任,當年他的老師是這所醫院裏兩位神刀之一。據說,因為老師的關係,馬主任經曆很多坎坷。文化大革命時期,曾經的兩位神刀放下手術刀拿起筆,各執一派,鬥得很凶。最後對立一派的葛神刀占了優勢,順風順水,做起了醫院領導。馬主任的老師一股火病倒了,很快就去世了。而他的學生們的命運也都走入低穀,被分散到很遠的鄉鎮衛生院。

說起“馬一刀”的傳奇,要從他在鄉衛生院講起。傳說當年他什麼病都能治,白天黑天連續出診,哪有病人哪有他。等到文革結束的時候,馬主任又回到了這所曾經讓他愛恨交加的醫院。說不清具體什麼時候,馬醫生在大家的心目中就變為了“馬一刀”。這時的葛院長已經退休,隻是還常常回醫院出個專家診,手術也做得越來越少了。已近暮年的葛院長變得很和善,見人就會主動點點頭或是聊上幾句,完全找不到當年銳不可當的影子了。偶爾實在避不開的時候,馬主任也會碰上葛院長。在他的心裏,自從老師去世、自己被下放的那一天起,他就不打算再見到這個姓葛的人了。

我終於有機會見到“馬一刀”老師了。馬主任為人和善,一邊熱情地為我沏茶,一邊拿出他的手術日記。那裏記載了許多有代表性的案例,每一個病例的記載都很詳細,病人狀況、病情描述、家庭介紹、手術前的準備方案以及手術後的恢複……透過這點點滴滴的記錄,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醫生走過的路,絲毫看不見當初命運遭受顛覆性改變對他的影響。

我快速翻看著病例,發現其中有一頁很特殊:沒有病人的名字,沒有家庭情況的記載,隻是在術前方案部分記得特別的細致,其中還畫有手術部位的詳圖,看得出這是個特別的病人。馬主任看我很長時間沒有翻頁,就問:“看哪一個病例呢?”

“噢,沒有名字,但能看出您特別重視這位病人。”我看著馬主任說。

隔著桌子,馬主任望了一眼我在看的病例,重重地歎了一口氣。低聲說:“是個老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