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有愛
她本身就是一曲精彩的樂章。
她是一位學者,嚴謹為學,寬厚為人;她是一位師者,言傳身教,春風化雨;她是一位友人,真誠樂觀,坦誠以見。看似,她隻是一介布衣凡人,辛勤澆灌,默默耕耘。實則,她是一片精神家園的守望者,桃李吐芳時,她在心底微笑。
尹梅老師是我的研究生導師。她的日程安排是超過常人想象的緊湊和忙碌。但對於她的學生來說,她永遠是“有時間”的。無論是討論畢業論文開題,還是課題研究,甚至想和她聊聊生活上的瑣細,她總是耐心地傾聽,詳細地分析。在我看來,她是一切問題的終點。下屬、同仁、朋友、學生,無論是誰的問題,到她這裏都會找到解決的辦法。
她是極勤奮的人。剛成為尹老師學生的時候,我的論文需要她審閱批改。晚上11點多,我的電子郵件發過去,並發了一封短信提醒。原以為她早已休息,會在第二天答複,沒想到片刻剛過就收到她的回複。在本書出版前,我幫助尹老師做一些校對的工作。漸漸地我發現,她的電子郵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夜晚發過來,甚至有的郵件的發送時間是在夜半時分。為了不影響整體的工作進程,尹老師幾乎從不會將未完成的工作拖延到第二天。在書中,她輕鬆地將此形容為:“夜幕低垂,萬籟俱寂,告別了白天的喧囂與忙碌,在燈下信筆由韁地記錄生活的瑣細。”但我知道,在一天緊張工作的疲倦之後,在操持家務的勞累之後,還要打理文案、記錄生活,這需要的不僅是對文字的熱愛,更多的是苦中作樂的達觀和多年如一日的勤勉。
她是極有才華的人。無論詩詞歌賦還是古今典故,在她的口中都如三疊泉的泉水般悅耳動聽。聽她講課是一種享受,像“百年見幽蘭”的林徽音,“集才氣、集美質、集傲岸,也集熱愛與事業於一體。”在她的課上,我隻希望牆上的鍾可以走得慢一點,再慢一點。久而久之,你會好奇這才情來自何處。哦,原來她出自書香門第;原來她遍訪名家,有大師提點……諸多原因,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一次,她從學術論壇回來,興奮地跟我提起她在講座中援引的倉央嘉措的詩句。我刹那間恍悟,她的才華來自於積累、來自於細致、來自於曆練、來自於對生活的熱愛和感知!我在9月份送她8月份剛出版的新書,她笑著告訴我她已經讀過,還和我分享閱讀感受。她最寶貴的藏書不是汗牛充棟的經史子集,而是載滿自己二十多年來每日工作學習記錄的數十本厚厚的記事本。一位把管理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的領導、一位把教學任務完成得近乎完美無瑕的教授、一位把兒子年幼時每日食譜都積累了幾大本的母親、一位把緊張忙碌的生活過得津津有味的女子,還有什麼能夠阻擋她才華橫溢呢?
她是極富耐心的人。出差在外,路途迢迢,她卻喜歡給她的學生帶禮物,而且把禮物送到你手上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正是你缺少又是急需的。入學伊始,她對研究生的要求是:“戒驕戒躁,一定要走好人生中重要的每一步。”而後,每個適宜的場合,她都要強調一遍,唯恐年輕的心失去穩步向前的意識。
上師,梵文音譯為“俱盧”,又譯為“大師”、“導師”、“大士”,是指在某個領域中,具備深厚知識、經驗,可以為你指導方向的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上師,則鞠躬示範,指引前行。在這個人人都互稱“老師”的時代,上師的稱謂在我的辭典中是神聖的。在我心目中,尹老師是上師的完美詮釋,“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在人文氛圍日益濃厚的醫大校園,可以與這樣的老師問學和共事,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在2009年9月10日的教師節表彰活動中,在頒獎儀式上,作為學生代表的我上台為尹老師致頒獎詞。用三言兩語去概括一個人尚且不易,更何況一位學養深厚並廣受學生愛戴的教授。“引航學海書山路,梅開杏壇別樣香”是我對她的謝意。而更深的感謝又怎是言語可以表達的呢?
用平易鑄就輝煌,以才智書寫篇章。她的美在桃李絢麗,她的愛在稻麥金黃。
遇 時
心有暗香若百合
——我心中的尹梅老師
生命中有些人注定是過客,而有些人在出場的一瞬間就是近的,那種近,有著溫暖真實的親切,悄然地帶著一縷暗香浸潤你的心,讓人心甘情願成為她的“俘虜”,尹梅老師即是這樣的一位。
初見她,緣於醫院組織的學習。那天院裏通知:“主任、護士長必到,請的是北京大學醫學部醫院院長EMBA班特聘教授尹梅老師講人文管理。”醫院為了擴大和提升管理幹部的知識層麵和人文思想真是煞費苦心,大牌教授沒少請,可由於專業的不同、知識構架的不同,有時難免會感到些枯燥、困頓吧,所以這次大家也沒有“奢望”太多!可是,隨著她的娓娓道來,我們的耳朵被一一喚醒,眼睛也隨之走動靈活起來,坐姿也在不斷地“挺拔”,我們的心更是隨著她那聲情並茂的講述澎湃激昂。整整一個下午,沒有一個人早退,有急事不得不出去處理的人也都很快回來,場下的手機響過一兩次之後就自動自覺地鴉雀無聲了,隻剩下來自台上的天籟之音,如一股清泉緩緩注入心田,讓疲於紛擾世事的心靈得到難得的安撫與休憩,淡泊如水,寧靜安逸。出會場時大家都三三兩兩地熱烈討論著,外麵的天已經黑了,但大家的心卻似乎被照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