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描記陣列顯示中,可見到各刺激單元內的振蕩電位波形,波形較複雜,不容易直觀辨認,階函數核的波描記陣列,二階函數核的波描記陣列與之相似。三維密度圖與曆相似,但振幅較低,一階函數核的圖像,二階函數核的圖像與之相似。
二、多焦振蕩電位的正常值
吳德正等通過對40例正常人進行的測試,其中年齡50歲有29例,50歲有11例,將中央刺激單元及周圍的6個刺激單元歸為第一環,向外依次為第二到第五環各環中心離中心凹處的離心度分別為5.13、11.83、17.52、23.63處,另外將全部刺激區的總和作為整區電位,經計量資料的頻數分析,檢測項目屬偏態分布,因此應用統計學兩個獨立樣本非參數比較法,分別比較性別、眼別和年齡因素對各參數的影響。
結果顯示有年齡性影響,在50歲年齡組各振蕩電位的潛伏期比50歲年齡組延長,作者認為可能與老年人代謝降低,細胞活動性減低,造成電位傳導速度減慢有關。
三、多焦振蕩電位的起源
關於起源現在還不清楚。吳德正的研究結果表明二階函數核振蕩波形更明確,說明很可能發生在視網膜的外層視杆細胞層和視錐細胞層以後,又根據在視網膜靜脈阻塞中二階函數核的改變較一階函數核更為敏感的特性,說明各成分很可能起源於視網膜內層。
在正常人們朽中,發現一階和二階成分明顯不同,在有利於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活動的離心度和亮度水平,二階尤其明顯,顯示最清楚和複合的波形,二階地形圖分布顯示視杆和視錐細胞分布的複合特性。
第三節 正常人多篇視網膜電圖的報告
為了對正常人有比較全麵的認識,對的報告中圖像及參數的識別是很重要的,視覺誘發反應圖像係統為例進行介紹。
一、多焦視網膜電圖打印圖概述
報告的頁眉處顯示係統的版本和購買者的名稱,頁眉左上方為係統圖標,頁眉右上方為打印時間。
報告包括5方麵內容:①受試者信息;②實驗條件;③圖像處理所采用參數;④所選用的圖像顯示方式;⑤注釋。
(一)受試者信息
受試者信息包括受試者的名字、姓、係列號出生日期、電話號碼、街道名、城市、省、國家名、診斷、病人組、其他。
檢查時在受試者信息表中輸入這些信息,就可以在各種打印圖中見到這些記錄,檢查完成後也可通過參數菜單修改受試者信息出後顯示。
(二)試驗條件
試驗條件包括檢查日期數據文件名、屈光狀態、瞳孔大小、視力、刺激名、刺激單元數量。
刺激單元數有1、7、19、37、61、103、143、189、241、299、363、433、509等數量可供選擇,也可自行定義。臨床上以應用103個刺激單元最為多見。
檢查時在受試者信息表中輸入這些信息,就可以在各種打印圖中見到這些記錄,部分根據試驗設置條件自動顯示。
(三)圖像處理參數
圖像處理參數位於頁麵的左上方,不同的顯示方式,列出的參數有所不同。在各種顯示方式都相同的圖像處理參數項目包括參考文件沈、反應函數核片、波形記錄時間、空間平均。
參考文件為與所測試病人進行比較用的資料,可有3種表現形式:①僅顯示病人的數據;②僅顯示參考文件數據;③顯示病人禾口參考文件數據。
對特殊刺激模式的反應稱為反應函數核片在次數標尺上用記號標明,次數上的記號代表模式的最後刺激,刺激和反應的次數差從這個最後刺激計算,用於表示所采用的是一階函數核或二階函數核等。記號為產生這個波形的以前的刺激。每一個標數字的記號代表刺激序列中一個序列的長度,當記號放置於0時,指定一階函數核,代表對單個刺激的反應,當記號放置於1時,選擇相隔一個長度的兩個刺激產生的相互作用反應。
波形記錄時間控製所看到反應的量,使用不為波形開始時間比可以濾去快速的初始偽跡,選擇波形結束時間,由需根據反應持續的長度而定,一般為主波潛伏期的兩倍,如一階函數核的主波在407118處,因此采樣的時間範圍為0~808,也有人設置在3~608。
空間平均將一個刺激單元的數值與相鄰刺激單元的數值的平均值取代相應刺激單元的數值,以減少噪聲的影響,以迭代次數和重複百分率表示,迭代次數為空間平均重複的次數,有0、1、2、3次可選,重複百分率為周圍刺激單元參與空間平均的比例,對於每一鄰近刺激單元用1/6平均時,使用179%的比例。這個數值越小,每個鄰近刺激單元參與平均的比例就越小,每個數值保持其本身的特征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