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多焦視網膜電圖動物實驗研究(3 / 3)

(二)大鼠

采用係統研究白化大鼠和有色素大鼠。采用電極垂直安放在動物角膜。結果顯示在以視杆細胞為主的小動物也可以記錄。波形表現為潛伏期波,與全視野波形相似。研究還發現,可以顯示激光造成局部視網膜損害和局部光漂白引起的改變。采用合適的記錄條件在小動物記錄,雖然存在難以避免的刺激適應現象以及散射光影響,但仍然可以獲得滿意的信噪比。

(三)視杆細胞旺

等通過運用藍色刺激光、低刺激光強度和低刺激頻率首先在記錄穩定可信的視杆細胞花,上述研究證實在以視杆細胞為主動物應用多焦刺激技術也可以記錄到視杆細胞。

暗適應、刺激光顏色、刺激光和背景光強度和刺激頻率是影響動物視杆細胞記錄的重要因素。在小鼠研究表明隨記錄前光適應強度增加,反應振幅下降,潛伏期也變小,光適應強度增加到一定程度,記錄不到波形,說明此時視杆細胞已飽和,記錄的反應是視杆細胞介導。波形與暗視全視野波形相似,正相波潛伏期接近,而人視錐細胞證正相波潛伏期為服,在視網膜以視錐細胞為主的鼢鼸記錄潛伏期,也說明主要反映視杆細胞功能。

隨刺激強度增加,反應振幅增加,潛伏期減少;背景光強度增加,反應振幅降低。刺激強度和背景光強度增加時,可能導致散射光作用增強,降低發現局部病變的能力。但在小鼠研究結果顯示散射光線不是影響視杆細胞血的重要因素,這與對人的研究結果不同。有關記錄視杆細胞刺激光和背景光強度對散射光作用以及合適的強度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隨刺激頻率降低,反應振幅增加。降低刺激頻率是通過序列2個連續元素之間插入空白幀實現,對於整個刺激屏而言,為黑屏時間,利於視杆細胞恢複。通常記錄以視錐細胞為主,因為視錐細胞很快從前一次刺激恢複過來,因此通常采用連續刺激。視杆細胞從前一次刺激恢複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刺激頻率降低,振幅增加。但隨插入空白幀增加反應時間也大大延長,可能會導致信噪比降低,對實驗動物也有不利影響,須根據研究目的和實驗條件選擇合適參數。

三、鼩鼱

鼩鼱的視網膜光感受器主要是視錐細胞,它占在出鼩鼱記錄61個六邊形。研究鼩鼱一階函數核振蕩電位與一階函數核振蕩電位相同,但缺乏二階函數核反應振蕩電位,二階函數核反應報蕩電位反映視杆細胞-視錐細胞幹擾,提示視杆細胞反應成分很少,因此,出鼯是研究視錐細胞好的動物模型。

四、貓

在正常貓和隱性遺傳性視杆細胞-視錐細胞變性貓動物模型研究。記錄前在房間然光亮度中,應用激光掃描檢眼鏡眼底刺激和影像係統,采用61個等大六邊形,同步顯示刺激域視網膜影像,通頻帶。結果顯示可以滿意記錄視網膜功能地形圖,清晰顯示視盤位置。研究發現刺激強度增加,振幅增加,但分辨視盤能力下降,提示刺激光強度增加散射光線作用增強。貓隨病程發展,出現振幅降低,潛伏期延長。

一些動物缺乏對長波長光敏感的視錐細胞,應用綠色激光為刺激光可獲得滿意的結果。刺激區域中包括視網膜視盤、大血管和中央區域,並可以在計算機監視器標記出來,以保證每個動物刺激相同視網膜區誠及進行多個動物結果統計分析。激光掃描檢眼鏡眼底刺激和影像係統在人研究顯示好重複性,因此此係統今後將廣泛應用在動物實驗。

五、豬

采用角膜接觸電極,刺激範圍70,103個等大六邊形。結果顯示正常豬波形為潛伏期分別運用神經軸索顯微手術模型和玻璃體內注射以研究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在中作用。一隻眼球後視神經切斷,術後73天分別用兩種刺激強度記錄雙眼。與對側眼比較手術眼密度明顯降低,但波沒有明顯改變。用全視網膜固定計算神經節細胞密度。注射後,手術眼與對照眼和波都出現同樣降低,兩者間差異沒有顯著性、手術後和X注射後潛伏期都沒有明顯改變。實驗結果顯示視神經軸索切斷術後2個月減少最明顯,手術眼與對照眼比較沒有發現改變。手術眼注射X後印振幅改變明顯,提示對110信號產生作用不大,可能存在其他具有電壓依賴鈉通道的視網膜細胞起主要作用。

六、兔

在有色素免玻璃體內注射穀氨酸類似物開通道阻滯劑和關通道阻滯劑以及抑製性神經遞質甘氨酸和選擇性抑製視網膜一些細胞反應,比較和全視野成分變化,認為階函數核以雙極細胞的反應為主,主要代表開關通道,光感受器對波作用不大,二階函數核以視網膜內層細胞反應為主,一階和二階函數核與視網膜內層細胞反應有關。實驗結果與猴研究結果相似。

研究大鼠視網膜下植入的微小發光二極管,並且植入的微小發光二極管誘發的信號可以記錄到,提示此方法可以作為標記用來控製固視。另有在兔(和豬)視網膜下植入特殊排列的微電極,用多焦刺激技術成功記錄視覺誘發電位的報道,視網膜內微電極記錄是今後此類實驗的一個發展方向。

七、鷹

鷹中心凹視錐細胞為106個/2,是人的10倍,鷹有中央和顳側2個中心凹,傳統理論認為2個黃斑獨立起作用。在大紅尾鷹記錄3203個等大六邊形。結果顯示中央中心凹和顳側中心凹振幅比其他區域高10倍,形成“超級黃斑”,中央中心四有特征性大3波,顳側中心凹有特征性波。波形特點提示2個黃斑共同作用形成一個較大的區域增加視敏感度。

另外,在雞以及其他動物也進行動物實驗研究。總之,動物實驗研究不僅極大推動人類視網膜疾病研究,也將有可能揭示大自然許多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