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要點
本章介紹了正常體液平衡、水鈉代謝失衡和低鉀血症。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了解水平衡、電解質平衡、酸堿平衡概念,熟悉等滲性缺水、低滲性缺水、高滲性缺水及低鉀血症的病因和臨床表現,掌握低鉀血症的靜脈治療原則。
第一節 正常體液平衡
一、水的平衡
體液是人體內的“內環境”,是機體進行正常新陳代謝的必要條件。它分為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兩部分。正常成年男性體液總量大約占體重的60%、女性為55%,兒童為65%,而嬰兒則可達80%。體液的分布在細胞內外也不相同,以成年男性為例,占體重60%的體液中,約40%存在於細胞內(稱細胞內液),20%在細胞外(稱細胞外液)。而細胞外液中,組織間液占15%,血漿占5%。各部位的體液比例相對恒定,不斷進行交換,保持動態平衡。人體每日攝入和排出的水量基本相等,保持動態平衡。
水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營養物質之一,有促進體內化學反應、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調節體溫和潤滑作用等。正常情況下,人體每日攝入和排出的水量基本相等,保持動態平衡。
每日攝入水的總量,稱生理需要量。從皮膚蒸發和肺呼出的水850mL,稱為不顯性失水;成人每天代謝中產生的固定廢物35~40g,每克需15mL水將其排出;胃腸每天分泌的消化液約8000mL,絕大部分重吸收了,大便排出僅約150mL。病理情況下,體溫升高1℃,每千克體重增加水分損失3~5mL;氣管切開術後的患者,24h的損失量約為1000mL。
二、電解質平衡
電解質在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中分布顯著不同。細胞外液中陽離子90%以上為鈉離子(Na+),對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和容量起決定作用;陰離子是氯離子(Cl)、碳酸氫根離子(HCO)和蛋白質。細胞內液中陽離子以鉀離子(K+)為主,全身的足量98%在細胞內,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起重要作用;陰離子有蛋白質、磷酸氫根離子(HPO2)等。體液中陽離子與陰離子電荷相等,稱為電解質平衡。它們共同參與細胞代謝、酸堿平衡調節,維持滲透壓,並直接影響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等,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三、酸堿平衡
正常血液的酸堿度(pH值)維持在7.35~7.45。為了保持血液pH值在正常的範圍以內,人體依靠體液的緩衝係統、肺的呼吸功能以及腎的排泄功能來完成對酸堿的調節作用,維持酸堿平衡。
知識鏈接:
血液緩衝係統“碳酸氫鹽/碳酸”最為重要,正常人血漿中碳酸氫根離子的濃度為24mmol/L,碳酸的濃度為1.2mmol/L,碳酸氫根離子與碳酸之比為20∶1。當血液中酸性物質增多時就與氫離子結合生成水與揮發性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當血液中堿性物質增多時就與體內的碳酸結合生成碳酸氫根離子與水。隻要碳酸氫鹽/碳酸比值保持在20∶1,無論碳酸氫鹽及碳酸絕對值高低,血液的pH值仍能維持在7.40。腎髒是人體酸堿平衡調節係統中最重要的器官。
第二節 體液代謝的失調
一、水和鈉的代謝失衡
(一)等滲性缺水
等滲性缺水又稱急性缺水,在外科患者中最易發生。此時水和鈉成比例地喪失,血清鈉仍在正常範圍(135~150mmol/L)。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也可保持正常。
1.病因
常見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喪失,如腸外瘺、大量嘔吐等;②體液喪失在感染區或軟組織內,如腹腔內或腹膜後感染、腸梗阻、燒傷等。其喪失的體液成分與細胞外液基本相同。
2.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