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幾乎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
費烈就像他承諾過的那樣,雖然還沒有回到法國拜師,卻已經開始試著拿起筆,從寫“一、二、三、四”起開始一步一步練習左手的運用技巧和靈活性。而康宛泠的任務則是陪伴在他的旁邊,不時地給予幫助和鼓勵。此外,她也已經開始辦理法國遊學簽證,並參加短期法語強化班;因為隻是想先到那邊了解一下情況,所以暫時向S大提交了休學半年的申請。白天忙完之後,每天晚上,她還必須在電腦前寫劇本直到淩晨,雖然多數時間都浪費在了對著電腦發呆(當然,她會美其名曰:尋找靈感)上了,但畢竟成果還是在一點一滴的顯現——三個禮拜之後,這部讓她費盡心血的電影劇本終於麵臨收尾工作了。
也許是熬夜熬得太多了吧,也或許是因為這段時間壓力太大,她迅速地瘦了下來,體重從原來的47公斤直線降落到連90斤都不到了。
“沒想到,最快的減肥方法,原來是熬夜呀!”文麗娜在寢室裏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大呼小叫。接著宣布,為了達到瘦身目的,她願意陪康宛泠一起熬夜。
最後,這個“瘦身宣言”所達到的唯一效果就是:當康宛泠在黑夜裏麵對電腦屏幕的時候,陪伴她的,還有睡得腦袋摔在書桌上的文麗娜響徹雲霄的鼾聲。
在某個既沒有星星也沒有月亮的寂靜夜裏,當麗娜照例趴在書桌對麵鼾聲雷動的時候,康宛泠終於在電腦的WORD文檔上打下了“劇終”這兩個字。
劇終。
她愣愣地看著這兩個字發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獨自發呆幾乎已經成為了她的習慣——本以為,大功告成的這一刻她會輕鬆快樂到整個人都飄起來,卻沒想到……當劇本終於完稿,當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她所有的感覺竟然隻有空虛和某種說不出來的感傷。
在別人眼裏,這或許隻是一部影片而已:看到曲終人散時,隻要扔下爆米花的空盒子,順著人潮向電影院的出口走去就行了。可是對她來說,在不知不覺間,這出劇本已經成為了她人生的一部分——在上課時,她會不知不覺地在筆記本上畫人物關係圖;在走路時,她會一個人分飾角色自言自語劇中的對白;哪怕是在睡覺的時候,她也都會夢到自己筆下的人物和情節。
這個故事已經糾纏了她很久了。早在UCLA的時候,她就已經在開始構思了——事實上,她所寫的那個短片《十七年》就是現在這部劇本《年輪》的前身。
《年輪》——一個關於親情和愛情的故事:父親在十七年前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少年曆經坎坷,終於成為一顆影壇巨星,並且愛上了劇組裏最不起眼的小劇務。可是,當終於打聽到自己親生父親的真實身份之後,他摒棄了自己所有的感情——包括愛情——正式展開他的複仇之旅……
當少年終於報複成功的時候,故事結束了。他讓他的父親身敗名裂,讓他為當年的所為付出了代價。可與此同時,少年也失去了自己的愛人。在這段報複的過程中,他漸漸變得和十七年前的父親一樣,為了自己而不惜犧牲最愛的人——就像年輪一樣,兜兜轉轉地轉過了一圈,一切又重新回到原點……
康宛泠對著電腦皺眉。
這不是她想要的結局。
她想要的是一個快樂溫暖的結尾,她想要的是一個溫馨團圓的ending。可是不知道為什麼,越往後寫,故事越靠近結局,心情卻慢慢的變得寂寞悲傷了起來。那是一種能殺得死人的寂寞,那是一種能讓淚水漸漸彙成湖泊的悲傷。有時候,在萬籟俱寂的夜裏,看著屏幕上的那些對白,看著劇中人物不可避免地向自己的命運走去,看著自己筆下的愛恨生死……心會莫名其妙地痛起來,痛得縮成了一團,痛得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