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出版說明(1 / 2)

西川

懷有宏大詩歌抱負的海子,生前雖然對自己的寫作頗為自負,但對自己作品將來的命運如何可能並無估計。海子去世以後,駱一禾基於對中國文化一般形態和當時讀者對詩人的接受狀況的認識,曾擔心過後人無法認識海子這樣的詩人。可是在海子去世20年後的今天,我們已經看到,海子正逐漸變成一個民族性的人物。海子的詩歌進入了中學教科書,海子的生平變成了傳記。每年3月海子去世周年紀念日前後,大學校園裏的文學愛好者們都會將海子的詩歌溫習一遍或兩遍。社會上的詩歌讀者中對海子的熱情則有過之而無不及。盡管在對海子的接受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誤解和盲點,但他始終吸引著讀者,好像他從未離去。

1997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出版了《海子詩全編》。從某種意義上說,該《全編》就是海子的命。為此我們應該再次感謝上海三聯書店。《全編》先後印刷了兩次,印數一萬餘冊,現在看來他們保守了一點,其實可以印得更多些。詩歌並不總是賠錢的。如今《全編》早已售罄。不斷有人四處打聽哪裏可以買到《全編》,或《全編》何時才能再版。近些年來,圍繞這部《全編》,不同的出版社已經出版過多種選本,有正版,有盜版;選本又衍生出不同的解讀性著作,有好的,有不好的。但海子這樣的詩人不是選本或解讀本可以概括的,盡管選本和解讀本同樣必需。

《全編》出版以後,人們便得以對海子一生的文學成就有所了解。但該書在編輯出版方麵也存在一些缺點,最明顯的問題是校對關把得不是很嚴,文字輸入有一些錯誤。此次由作家出版社在《海子詩全編》的基礎上擴充內容,出版《海子詩全集》,責任編輯李宏偉先生對全書進行了認真的編輯和校對工作。凡原《全編》在文字邏輯上有疑問之處,他都一一標出,然後再由我核對海子原稿(包括手稿和最初的油印稿)。

《全編》受到的另一個批評是:書中作品的排序沒有完全按照海子的創作時間來安排。對於這一點我要在此做一個說明:當時之所以沒有完全按照海子作品的創作時間排序,是考慮到海子的許多詩其實並沒有署明創作時間(有些甚至隻是草稿),我隻能根據我對海子和海子遺稿的了解對其未署明創作時間的作品進行大致歸類。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從長遠看,我不認為作品按時間排序有多麼重要;時間排序可以方便研究者的初級傳記性研究,但比這更重要的是呈現詩人的心理結構。凡有寫作經驗的人都知道,一個人今天寫的東西與昨天寫的東西可能關係不大,卻與半年前的某篇作品有一種內在的關聯。不過為了照顧傳記性研究,凡能署上創作時間的地方《全編》中均已署上。基於這樣的考慮,本次《海子詩全集》的出版依然大致襲用《全編》的作品排序方式。

《全編》原由上海三聯出版。從2008年年中開始,幾家出版社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要再版《海子詩全編》。現在,在唐曉渡先生的積極運作下,承蒙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海子的全部作品。因為換了出版社,又補充了內容,根據與李宏偉先生商量的結果,此次出版的海子作品全編改稱《海子詩全集》。曾經考慮過使用《海子全集》的名稱。如果是“全集”,就應該也收入海子詩歌之外的東西,例如他的法學方麵的論文(不多,編者僅見過一篇,另據友人說還有一篇存世,但我至今未見)。此外,海子的書信到目前為止尚未收集。海子肯定有一些書信散在他當年的友人手裏,但尋找起來頗無頭緒,故此次出版《詩全集》隻好作罷。望海子書信的持有者將來能夠為編輯《海子全集》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