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出版的《詩全集》較之《全編》在內容上有所增加。海子第一本油印詩集《小站》的全部內容與另一本油印詩集《麥地之甕》(與西川合印)中未收入《全編》的作品,均包括在了這部《詩全集》中(《全編》沒有收入是因為編者當時認為其中的有些作品質量上尚欠火候,現在收進來是出於為研究者提供方便的考慮)。另外,通過友人的幫助,海子的一些佚詩得以補充入《詩全集》。具體情況本書中另有說明。所有此次補入的海子詩歌均放在了附錄部分。當然還有海子的其它詩歌沒有被收集進來,有些是編者沒看到,有些是編者認為不宜收入,原因很簡單:它們幾乎不像海子的作品,對海子的詩歌存在無關緊要。收集海子佚詩的工作肯定還要持續下去。我在此向為編輯本書提供了海子佚詩的朋友表達感謝,特別是安慶師院的金鬆林先生。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駱一禾曾稱海子留有200萬字作品,我亦曾在文章中襲用過一禾的說法,但這一說法其實有誤。一禾當時隻是根據海子遺留的手稿(用稿紙謄寫過的和寫在橫格本上的,以及大量寫在零散紙片上的,其中不少東西是海子自己丟進了簸箕的)大致估算了一下。他並未來得及對這些東西認真閱讀便也匆匆離去。事實上,在那些紙片中,有許多東西不是作品,而是大學課堂筆記和講課教案。而那些教案基本上都是提綱,海子並未視之為創造性勞動。海子的文學作品,現在看來,大致就是這些收入《詩全集》的東西了。
本書第一次披露了一些海子文字以外的作品,這就是海子自己為《太陽·斷頭篇》所做的插圖。海子幾乎沒有畫過畫,但這些插圖是個例外。這些插圖的畫麵非常簡潔,一條墨線、兩條墨線、一個墨點。絕對的墨點,應該就是海子心中的大太陽;這太陽太絕對了,以致隻有純然的黑色才能表現。讀者當能從這些插圖更深入地認識海子和他的詩歌,甚至體驗出海子與他的大太陽的那種搭上性命的關係。
一轉眼海子去世已經20年。20年裏中國發生了太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有時會不客氣地否定我們心中詩性的存在。我們現在說起海子,好像已經沒有了當年麵對海子驟逝這一事件時的悲傷難過,好像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曆史人物,但每回重讀海子,海子詩歌的光輝和力道便驟然顯現。這是否說明我們心中還是有一些不變的東西?而海子已經不再需要變化了。他在那裏,他在這裏,無論他完成與否他都完成了。
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