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誌向不確立、猶如無舵之船,無繩之馬,飄蕩放縱,到何處去呢?”
十二月已是凜然寒冬,居安縣是大雪覆蓋,四周遙望,百裏之內已是寂然無聲。雖是清晨,卻依舊見不到朝陽升起,城東麵一戶人家窗前,傳開稍顯稚嫩的讀書聲,一位少年搓了搓手,抬頭望著窗在那一片雪白,慢慢起身,慢慢推開木門,頓時一股寒風夾雜著數片雪花猛然湧進。
少年眉頭一皺,趕緊關上木門,又緊緊上身有些單薄的衣服,手持著書卷,又重新坐會了窗前。
時值寒冬,天氣酷寒,紛飛的大雪已經將整個安定縣鋪上了一層銀裝,街道之上更是少見人影,甚至連個車印,也沒有。
這少年身子單薄,腳下也是一雙布鞋,雖是身上穿著一件棉襖,但看其上數和破洞,也很難想象這樣的棉襖真能抵禦寒冷。
不知過了多久,少年慢慢放下手中的書卷,望著外麵一片寂靜的世界,又隔著窗望了望這一望無際的蒼穹,也是歎息一聲,慢慢將手中書卷放下。
在這個儒道顯聖的世界,先聖皇以道法定天下,後有三位道君傳下驚世法典。後人承蒙道君恩德,苦求天道,終究天地萬物本源,以道為終極。
彙此恩德,三位道君得天地之大氣運,老子成聖,釋化佛,而孔子則成就一代大儒。
後世一代奇人王化,洞玄天機,深知三教弊端,並力行整頓。在此基礎上,當世人皇進而提出三教合並之說。後人皇製僧律二十條,頒於皇覺寺。自此三教合一,人族大興,儒道方顯。
後世天才輩出,人族數量眾多,有驚世之才淩雲當代,也有落魄才子流落人間。所以人皇又製定進身禮製,俗稱科舉。
科舉繁雜,其中經過童子試,郡試,省試,殿試,而對其進行考核。想要一步登天的人何其多,但這天下氣運之爭,終究還是要照著這個路子來。
再過數十日,就是縣裏的童子試。
族中的許多弟子,都要前去一試,按照科舉規章,凡二十歲向下,十歲向上的,都可進行童子試,三年一次。
他日若是通過童子試,搖身一變,便不再是如同平民,而是有了接觸道法的資格,成為這世間為數不多的人的其中一個。
若是二十歲之前不能過了童子試,那麼則終身與道法無緣,為一介凡人。或許有人老來之際的天地幸寵,得道頓悟,但這種大器晚成之人畢竟少之又少,於人世間不過九牛一毛。
這個少年夜凡尋思著,不禁深歎一口氣。自己不過一介寒生,在家族中得不到重視,終究是名聲不顯。就算自己是穿越者,那又有何能去爭奪這天地氣運。
如今再世為人,麵臨如此境地,恐怕自己再不做出一些舉動的話,那麼自己真的就要就此落魄下去了。
就在思慮中,院中一位丫鬟走了進來,迎著風雪,繞過門牆,梳著兩條馬尾,端著一盆正在燃燒的木炭走了進來。
見到少年,她慢慢將火爐放在一旁,輕輕緊了緊少年的上衣,有些責備道:“少爺,天寒,你怎麼又讀書讀了這麼久,你身子本來就弱,要是受了風寒,那可怎麼辦!”
聽到這柔聲的責備,夜凡看了她一眼,白皙的瓜子臉上依舊殘餘著雪花融化留下的劃痕,眼睛烏亮,嬌小的身子尚未長開,雖然一身著裝盡是簡樸,但依舊難以掩飾她無意中透露出來的一種清秀。是個明顯的美人胚子。
這名丫鬟叫杉杉,是父母在世時從路邊撿回來的,自幼與夜凡在一起,有了些年,雖說家道衰敗,卻依然不離不棄,感情是極深。
聽到杉杉的責備,夜凡的心中也湧起一絲暖流,笑著說道:“馬上就要童子試了,我想在試前在看一看。”
杉杉看著夜凡,沉默了片刻,依舊堅持道:“少爺,你的努力我看在眼裏,但是不管怎麼樣,身子要緊。我擔心!”
雖是責備之語,但是卻絲毫不能掩飾杉杉眼中那抹關懷之意。
杉杉的神色,夜凡看在眼裏。一時也不忍推辭,苦笑著離開窗邊,淡道:“好。”
說著,他收起書卷,拉著杉杉一起,坐在了火爐旁。
“再過二十日就要童子試了,少爺你準備好了嗎?”
“三千道藏我早已通讀,那四書經意我近日也溫習了一遍,應該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