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波羅蜜——生命的超越(1 / 1)

波羅蜜,梵語也,意思是到彼岸。彼岸在哪裏呢?是不是現實世界之外有個實在的彼岸?佛陀的啟示告訴我們,彼岸不在現實世界之外,而是在我們靈肉的自在自為的狀態之中。

在現實生活裏,我們的生命處在分裂的痛苦狀態——人與自然分裂,過去與未來分裂,理想與現實分裂……這是“此岸”。而彼岸,是指我們的生命處在融合的快樂狀態——人與自然融合,過去與未來融合,理想與現實融合……從“此岸”到“彼岸”,就是波羅蜜,就是生命的超越過程。

生命超越的方式有六種,稱為六度波羅蜜。

第一,般若波羅蜜。人類之所以流連於生死的苦海中,是因為人的愚癡。而般若的智慧可以照徹人類心靈的種種陰蔽,種種執著,種種煩惱,種種幻想。如同太陽照亮黑暗,般若的光輝照亮一切。般苦就是智慧,然而不是建立在二元論基礎上的世間智慧,而是建立在超越二元論的非世間非民間的智慧,是克服了一切二元對立的無漏的圓滿的大智慧。

第二,禪波羅蜜。禪的靜默指向絕對。人的心靈之所以有生死輪回,是因為心靈對境生心,生生滅滅,無有定位,所以流轉於生滅輪回。而禪波羅蜜可以超越我們散亂的心靈。隻有輝煌的禪定之中,才能生出輝煌的般若正智,正所渭“由定生慧”。

第三,精進波羅蜜。“純一無雜曰精,鼓身直前曰進。”精進者,即“未生之善心令速生,已生之善心令增長;未生之惡念令不生,已生之惡念令速斷。”以精進之心超度懈怠,超越生命的有限。然而,精進而非精進,努力而非努力,一切都要自自然然不著於相,不著於非相,才是真正的精進波羅蜜。

第四,忍辱波羅蜜。內心包容謂之忍,外遇橫逆謂之辱。隻有在堅毅的忍辱負重之中,才能得到精神上的解脫與升華。忍辱而又不執著於忍辱的念頭,才是真正的忍辱波羅蜜。當你沒有私欲乃至無我的時候,別人是不能傷害你的。

第五,持戒波羅蜜。持戒是通向祥和般若的途徑,所謂“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戒、定、慧三學實在是一氣相承。“戒”在佛教中具有道德上的意義,是保持人道的方便法門。佛法戒律很多,原始佛教最基本的是“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佛說:“人身難得。”持戒守中也就是保持人道,而人身又是成就無上涅槃的載體。宇宙人生的無限圓滿以人的無限開放為前提。因此,佛教盡管以超越一切善惡為目的,然而仍然堅守人道善惡觀,既是世間法的去惡從善,又是出世間法的超越善惡。

第六,布施波羅蜜。布施就是奉獻。奉獻以錢財,奉獻以真理,奉獻以大無畏的精神。奉獻一切而無私欲。隻有在默默無私的奉獻之中,才能破除自我的一切有限執著,將自我投入到無限的宇宙之中。

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