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裏的山路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父母二姐都舍不得耽擱上工掙工分,第二天一大早沒有送他們,讓姐弟三個自己帶著禮物上路了。
這個年代雖然貧窮、饑餓,但是社會秩序很好,真正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絕對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拍花子拐小孩的、搶劫的歹人,從沈王莊到大姐姐家所在的清水坪雖然要翻山越嶺,路不好走,卻也並沒有母親恐嚇的狼、豹子等危險動物。三個小孩走雖然很辛苦,讓人有些擔心,但窮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沈鵲沈雁都是向來懂事,還去過一趟的,想來也沒啥事。
穿越前沈樂銘雖然也常去盧安山,但走的都是修的漂漂亮亮的快速旅遊通道,這時旅遊通道當然還連影子都沒有,路就是人踩出來的羊腸小道,沈樂銘走的還挺新奇。原來盧安山未開發之前是這樣子的。
三月裏山外雖然春光正好,但山裏卻仍沉睡未醒,盧安山最高的幾座主峰峰頂甚至還是白雪皚皚。沈樂銘這身體畢竟才五歲,走了四五裏便漸漸走不動了,越走越慢,幾次攀登比較陡峭地方時險些摔下來。三姐跟四姐輪流背他一陣,遇到兩個跟他們往同一個方向去的大人,看他們走的艱難,很熱心地幫忙背著他和四姐走了好一段。所以雖然山路崎嶇難行,三人走的卻挺快,不到中午就到了清水坪。
清水坪之所以名字叫做清水坪,是因為這個村子坐落在盧安山中難得地一片平地上。村前清水河環繞而過,一行大青石參差排列,露出水麵連接兩岸,供人涉水。河邊桃杏正開,如霞如霧,半掩半映掩映著村莊河流。一群白鵝悠悠地在河中遊,景色美麗的像一幅寧謐的國畫。
姐弟三人到了這裏,都是精神一震。看來山裏確實比山外強的多。
姐弟三人跳跳躍躍過了清水河,沈鵲沈雁歡喜地領著沈樂銘向村西頭門前三棵高大榆樹的人家跑去。這戶人家茅頂石牆,矮矮的籬笆院,在沈樂銘眼裏看來雖然十分低矮窄小,但在這隻有二三十戶人家的小村已經算很好。籬笆院門關著,房屋的門也鎖著。這時候還是生產大隊上工的時間,想是家裏人都去上公了還沒有回來。
沈鵲和沈雁也不著急,對視了一眼,看看榆樹枝頭上掛著的一串串散發著甜香的青嫩榆錢,三姐把包袱交給沈樂銘,道:“小弟,你在這兒站著,我和雁姐姐上樹給你摘榆錢吃!”
沈樂銘接過包袱,兩個姐姐脫掉鞋子,卷起衣袖褲腿各抱著一棵樹,蹭蹭蹭就熟練地爬了上去,八歲的四姐沈雁動作比三姐還要輕捷麻利些。
散發著甜甜香味的嫩榆錢對饑餓了好多天的孩子吸引力無與倫比,沈雁能夠到枝頭後先捋了一把榆錢,連葉子都不及挑出來就塞進了嘴裏去。沈鵲折下一段結著稠密榆錢的樹枝扔下來,叫道:“小七,給,吃!”然後也捋了一把塞進嘴裏,邊吃邊折著往下扔,往更高處的枝頭爬去。
沈雁板著樹椏吃了一會兒,也開始學著姐姐便折著往下仍,邊往高處爬。沈樂銘在地上把她們扔下來的收集到一起,不一會兒就收集了一大堆。沈雁在樹上流著口水說:“要是能有點玉米麵伴一拌一蒸,澆點蒜泥吃就更好了!”
沈樂銘心想,最好再滴幾滴香油灑上點香醋辣椒香菜末兒~~
想想也要流下口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