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形勢,又日益緊張,人民呼籲無門,流離載道。寶琦顧念桑梓,憂懷莫釋,務懇憐憫此凋敝民生,不堪重荷鋒鏑之苦,實力製止,使戰事不至實現。庶東南半壁,猶得保其完膚。民國幸甚!人民幸甚!
這電報拍出以後。過了一個禮拜,方才得了洛陽的複電,大略道:
盧、何抗命,稱兵犯蘇,甘為戎首,雖佩孚素抱東南完膚之旨,而職責所在,亦豈能含垢忍辱,壞我國家綱紀,不稍振飭?倘盧、何果能悔禍,自戢野心,即日束兵待罪,則佩孚又何求焉?
電報到達的第二天,黃渡、瀏河、長興等處,都已接觸,和平調停的聲浪,也就由微而絕了。其時奉天方麵,因為響應浙江,已有大舉入關之勢。吳佩孚方麵,也少不得積極備戰。直隸的人民,無日不在奔走呼號之中。東南戰事實現後十天,奉、直兩軍,也在朝陽方麵接觸了。正是:
鼙鼓聲聲聽不斷,南方未已北方來。
未知究竟如何結果,且待以後詳續。
本回所記,與上回江、浙之戰,同時發生,而又互有關係,故為補記之筆。夫民國肇造,首在與民更始,而更始之道,尤莫先於革除秕政。賣官鬻爵,曆代之秕政也。滿清知之,而蹈其覆轍,毒盡天下,誤盡蒼生,不圖時至民國,尚欲效其所尤,此真飲鴆止渴之下策,堂堂內閣,赫赫總統,竟敢放膽而行,肆無忌憚,何怪仕途愈濫,奔競愈多。《傳》曰:“惟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名器之不慎如此,國事尚可問乎?雖然,彼總統閣員,果以何項資格,登此高位?蓋《語》有之曰:“己身不正,而能正人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