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瘀毒內阻:病至II期以上,遠近轉移,累及骨胳,或有放化療反應。可見腰背或骨節疼痛,痛劇難忍,行動艱難,小水不利或滴瀝不暢,小腹脹滿,口幹舌燥,煩躁不安,或有發燒、大便秘結或便次增多、裏急後重,舌質紅或絳或紫暗、苔黃或無苔,脈細數或小弦。治宜解毒化瘀,扶正抗癌。方用扶正抗癌湯加減:薏苡仁30g,絞股藍、海金沙、豬苓、丹參、太子參各15g,茯苓、白術、莪術各12g,銀花98,麥冬、沙參各18,西洋參64另燉、白毛藤20呂,甘草3g。
(4)正虛邪盛:病至晚期,有惡病質,可見疲乏無力、貧血消瘦、麵色無華、腰身疼痛、行動氣促、小便不暢、不思飲食,甚至臥床不起,口苦口幹而不思飲,舌質淡紅或紅赤、絳紫,甚至舌體短縮,脈沉細無力或細弦。
【預防措施】對疑有前列腺癌的男性老年人應及時明確診斷,以便早期給予有效治療,防止病情加重。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好發的惡性腫瘤之一,約20 ~30%患者病史中有“高危因素”(如家族史、未產婦、良性乳腺病、較高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水平)的記載。
【診斷要點】
1.臨床表現如乳房結節、乳房痛、乳頭溢液、遠處轉移灶等。
2.體檢應了解腫塊的大小,位於何側、何象限、硬質,與周圍組織的界限及關係、與皮膚及胸大肌筋膜是否粘連、固定,乳頭擠壓是否有分泌物,分泌物是漿液性或血性,側乳房情況,腋下及鎖骨上、下淋巴結有無病理性腫大,相關皮膚的情況以及有無病理性腫和桔皮樣改變。
3.輔助檢查:
(1)X線檢查。表現為腫塊型、浸潤型、鈣化型、毛刺型四種類型。
(2)其它物理學檢查:包括有液晶熱圖檢查、遠紅外線乳腺掃描檢查及超聲檢查均有助於乳腺癌的診斷。
(3)細胞學診斷:有針吸細胞學診斷、乳頭溢液細胞學診斷、乳頭刮片細胞學檢查及乳腺切除標本印片細胞學檢查。
(4)病理切片檢查:是確診的依據。乳腺癌出現遠處轉移而產生相應的並發症,如骨轉移所致病理性骨折;肺轉移所致咯血、胸水;肝轉移所致肝功能不良,門靜脈高壓,肝破裂出血等。
應與各種乳腺良性疾病相鑒別,如囊性增生病、腺纖維瘤、乳腺囊腫等。炎性乳腺癌需與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膿腫鑒別。
【飲食調護】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食療方
(1)核桃黃酒湯:核桃枝梢60g,南瓜蒂2個,益母草9g,黃酒適量。前3味藥煎湯後去渣,衝黃酒內服。
(2)海烏黃酒湯:海烏、炙山甲各10g,蜈蚣6g,黃酒適量,將前3味藥共研細末,混合,每次3g,每日3次,黃酒衝服,連服15~20劑為1療程。
【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仍為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但在西歐國家主張以放療為主。
(1)根治性手術的適應證:I、I期及部分1期,能施行手術的患者。
(2)根治性手術的禁忌證:1)腫瘤遠處轉移。2)年老體弱不能耐受手術者。3)惡病質者。4)重要髒器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者。5)I期患者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乳房皮膚桔皮樣水腫超過乳房麵積的一半;乳房皮膚出現衛星結節;乳腺癌侵犯胸壁;臨床檢查發現胸骨旁淋巴結轉移;患側上肢水腫並見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炎性乳腺癌。6)下列5種情況之二者:腫瘤潰破;桔皮樣水腫占全乳房麵積1/3以下;腫瘤與胸大肌固定;腋淋巴結最大徑225;腋淋巴結彼此粘連或與皮膚及深部組織粘連。
2.放射治療
(1)術前放射原則:①治療機或直線加速器,行患側全乳房切線照射,腫瘤量30~40周,一般在放療結束後2周手術。②炎性乳腺癌,一般采用快速低量法,即每次40、每周5次,1周內完成,放療結束後1~2天,可行全乳房切除術。
(2)根治性放療:適應證:I、I期乳腺癌局部腫瘤切除或切檢後;I期乳癌行全乳或腫瘤切除術後;不能手術的晚期乳腺癌。
照射範圍包括原發灶及同側區域淋巴結,任何設野腫瘤量均必須達50周,如仍有腫瘤殘留,縮野後再補加1~2周。
3.辨證論治
(1)肝鬱氣滯:心煩、氣悶,精神憂鬱,胸脅脹痛,乳房結塊巨硬,推之可移或固定,有時口苦、咽幹,頭暈失眠,舌質淡、淡紅或稍赤,苔薄白或微黃,脈沉滑或平脈。治宜疏肝理氣,軟堅散結。方用四逆散加減:柴胡、青皮、浙貝、玉竹各9g,當歸、白芍、鬱金、茯苓、山慈姑各12g,全瓜蔞20g,夏枯草18g,太子參15g。
(2)熱毒蘊結:相當於炎性乳癌或晚期乳癌,破潰滲膿血水,腫塊增大迅速,伴有疼痛,間有紅腫甚則潰破,血水外滲或感染惡臭,伴有區域淋巴結及遠處轉移,消瘦乏力,偶有發燒、便秘,口幹舌燥,舌質暗紅,苔薄白或厚,脈沉數或滑數。治宜解毒化瘀,扶正散結。方用解毒滋陰湯:銀花、茯苓各12g,蒲公英、半枝蓮各20g,七葉一枝花、麥冬、芙蓉葉、太子參、絞股藍各15g,生地、石斛各10g,元參9g。
(3)肝腎陰虛:多見於乳癌術後或放療後。頭暈目眩,煩躁失眠,有時五心煩熱,麵色晦暗,腰腿酸軟,消瘦或貧血,口苦口幹,脈弦細或細數,舌質紅或絳,無苔或少苔。治宜滋養肝腎,扶正抗癌。方用杞菊地黃湯加減:麥冬、茯苓各12g,沙參、白芍、澤瀉、生地、丹皮、枸杞各10g,太子參、夏枯草各15g.甘草3g,蒲公英18g。以上方藥,水煎服,每日1劑。
4.中藥十六味流氣飲:當歸、人參、桔梗、川芎、枳殼、厚樸、白前、蘇葉、防風、烏藥、檳榔各10g,黃芪20g,官桂、木通各48,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預防措施】
1.高度警惕各種高危因素,如:初潮小於12歲者,絕經大於50歲者;大於30歲生產或未生育者;患有乳腺良性腫瘤並做過手術者;家族成員有相同病例者;有煙酒嗜好者。積極治療各種慢性乳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