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腫瘤疾病(二)(1 / 3)

胃癌

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占消化道癌腫的一半。本病半數發生在幽門區,其次為賁門、胃底及胃體部。大體病理形態有淺表型、腫塊型、潰瘍型、浸潤癌和潰瘍癌,組織學分類有腺癌、粘液癌、實性癌、未分化癌。擴散方式以直接蔓延、浸潤和淋巴道轉移為主,晚期也可經血行播散。中醫一般屬胃脘痛、反胃、血證範疇。

【診斷要點】

1.凡有以下情況者應予高度警惕,及時檢查以明確診斷。

(1)40歲以後開始出現中上腹不適或疼痛,且無明顯節律並伴明顯食欲不振和消瘦者。

(2)胃潰瘍患者,經嚴格內科治療而症狀仍無好轉。

(3)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患者,經內科治療無效。

(4)中年以上患者,出現不明原因貧血、消瘦和糞使隱血持續陽性。

2.輔助檢查

(1)X線鋇餐檢查:是當前診斷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規X線檢查對典型晚期胃癌大都可作診斷,但對早期胃癌診斷卻有困難,可采用氣鋇雙重對比造影,以便很好地觀察胃粘膜鈹襞間的微細病變。

(2)光導纖維內窺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胃內的細致形態,進行攝影、病理活檢、衝刷、吸收、脫落細胞學檢查,診斷較正確,多數早期胃癌是通過本檢查而發現。

(3)胃液分析:多數患者遊離鹽酸低下或缺乏。胃癌範圍越大,低酸越明顯。

(4)大便隱血:持續陽性2周以上,如排除腸道腫瘤及痔瘡,80%以上要考慮胃癌。

(5)其它:抽吸胃液作脫落細胞學檢查。此外,胃癌單克隆抗體、胃液極譜分析、癌胚抗原等都有一定診斷價值。

3.轉移症狀多見於晚期胃癌,如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血性胸水或腹水、進行性肝髒腫大或肝區持續性疼痛、卵巢腫瘤、肺內病變或病理性骨折等。

4.胃癌可發生出血、穿孔、梗阻、胃腸瘺管、胃周圍粘連及膿腫形成等並發症。

5.應與胃潰瘍、胃內單純性息肉、良性腫瘤、肉瘤、胃內慢性炎症等相鑒別。

【飲食調護】宜進食流質、半流質飲食、高蛋白飲食及新鮮蔬菜和水果。已知食鹽是外源性胃癌誘發因素,故應控製鹽的攝入。

【治療方法】

1.一般措施戒除煙酒,飲食要按時,或少量多餐。

2.對症治療主要是補充營養、糾正貧血、調整酸堿平衡、止痛、預防感染,搶救出血、穿孔等並發症。

3.手術治療外科手術仍然是治療胃癌的主要手段,隻要患者體質條件許可又無遠處轉移,暫應予以手術探查,力爭切除。切除應力求根治,即使姑息性切除也應使殘留組織越少越好。晚期癌腫有幽門梗阻而不能做姑息性切除者,可行短路手術。

4.化學藥物治療用於胃癌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後和晚期胃癌或其他原因不能手術者。

5.放射治療應用加速器進行放射治療。多用於綜合治療,可延長存活時間。尚有鎮痛及止血作用。

6.免疫療法常用者有腫瘤特異性免疫核糖核酸、幹擾素等。

7.激光治療初步結果顯示對不能手術切除的晚期胃癌可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係指發生於前列腺的惡性腫瘤。好發於高齡男性,其中97%為腺癌,餘為鱗癌。本病病情隱匿,初診即有轉移者,約占30~40%。轉移途徑可穿過包膜形成局部蔓延,侵犯精囊、膀胱、輸精管和盆內組織。又可經淋巴、血液轉移到全身,其中轉移至骨的約占60~70%,以盆骨、腰椎、股骨和肋骨為多。內髒轉移者以肺居多,其次是肝、胸腹、腎及腦等。一般屬中醫的淋證、血證、虛勞等範疇。

【診斷要點】

1.臨床初期可無症狀;癌腫增大可致排尿障礙、尿瀦留、血尿;晚期可見不思飲食、消瘦、貧血、血漿蛋白低下或腎功能衰竭。

2.肛門指診卯^以上可發現陽性病灶。

3.輔助檢查

(1)血生化檢查:酸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明顯增高。

(2)前列腺按摩液細胞學檢查以上病例可找到癌細胞。

(3)X線檢查:可發現骨盆、腰椎、股善的轉移病灶。

(4)B型超聲波檢查:病灶部位呈強回聲光團。並可測出腫瘤大小,是否越出包膜,與周圍髒器粘連及轉移情況。

(5)其他檢查:血清蛋白電泳、血漿睾丸酮、前列腺液乳酸脫氫酶同功酶、尿多巴胺測定等都有一定參考價值。臨床分期I期:癌瘤局限於前列腺體內。I期:前列腺被膜有癌浸潤,而無其他轉移病變。

I期:除前列腺體外,精囊和膀胱頸均被浸潤,但尚無其他轉移病變。

IV期:前列腺癌已伴有淋巴結、骨骼或其他轉移病變。

應與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結石、前列腺結核、慢性前列腺炎等鑒別。

【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1)原發灶的手術治療:I期宜采取全前列腺切除術;I期宜采用改良前列腺癌根治術;I期以後病例隻宜行姑息切除術。

(2)睾丸去勢手術:以減少雄性激素對前列腺癌細胞增生的促進作用。

2.內分泌治療己烯雌酚每日3~8,口服,或肌注可避免胃腸反應;乙炔雌二醇,每日1~3,口服;聚雌二醇磷酸酯80~200,每日1次,肌注。為防止水分在體內瀦留,可同時服安體舒通或速尿。亦可加服乙酰水楊酸製劑。

3.放射治療對腫瘤局限於前列腺或前列腺囊;僅侵犯鄰近組織未見遠處轉移;局部及全身情況不適宜手術者,可考慮放療。

4.化學藥物治療方案: 4周重複1次。療程、次數視病情而定。

5.對症治療晚期出現急慢性尿瀦留,應盡快采取措施,如導尿或膀胱造瘺,否則容易引起尿毒症及腎功能衰竭。

辨證論治

(1)腎氣虛虧:病期較早,癌腫局限在包膜內。可見夜尿增多、尿意頻數、尿流稍細、腰膝酸軟、體力較差、有時怕冷、喜溫喜熱,雖有口幹但不喜飲,舌質淡紅或淡紫,苔白或少苔,脈沉細或細數。治宜益氣補腎,壯陽化水。方用補氣壯陽湯加減:生黃芪188,補骨脂、益智仁、丹皮、茯苓、枸杞子、黃精、淮山藥各12g,女貞子,淫羊藿,黨參各15g,澤瀉、太子參、白術各10g,熟地16g,麥冬98,甘草3g。

(2)濕熱蘊積:前列腺腫大,壓迫尿道,尿流不暢,尿流變細,排泄無力,滴瀝不通或成癃閉,伴小腹脹滿、大便幹結、腰酸胺痛、口幹口苦,舌質紅或紫暗、苔黃膩,脈滑數或細弦。治宜清利濕熱,散結通水。方用苡仁通水湯加減:薏苡仁30g,茵陳、瞿麥、海金砂、丹參、太子參各15g,三棱、莪術、炮山甲、茯苓、豬苓各12g,歸尾、桃仁各9g,赤芍、白術各10g,甘草梢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