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阿裏山·日月潭(2 / 3)

我認為,水都是一樣的,但水邊的環境不同。比如,這裏沿湖有自行車道,還有依湖邊蜿蜒的人行道,全是木頭所搭,叫親水步道。不知道用了多少木頭,隻知道這肯定是世界一流的親水步道,在台灣的許多地方都有,在淡水沿河也有,也有自行車道。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人的舒適著想的。是讓人享用的,是高質量的。

日月潭有幾個碼頭,水社碼頭、朝霧碼頭、梅荷園。我們去了伊達邵,也叫德化社碼頭。這裏是邵族人的主要聚居地,一條小街也很繁華,購物、小吃應有盡有。有刈包,50元一個,阿薩姆(豆幹),35元一份,太陽包腸、虎咬豬、肚鬧翻(邵語:一直吃),各種烤肉烤魚。這裏的沿湖有一些孤零零的小屋,插在水裏。原來是釣魚台。城裏來的釣客,三五人或更多包租一個小屋,在上麵釣魚,原住民隻給他們送飯和青菜。如釣不到魚,就隻好吃素了。也有一些扳罾。

我們住魚池鄉的水社教師會館,臨日月潭水,風景一覽無餘。這個會館大廳的設置很是講究,花草眾多,且盛花的器皿大而藝術,就像一個藝術展覽館。門外有木質陽台似走道,有草編的大花壇,有小水輪,有各種書法作品,甚是雅致,精致。房間也很有創意,木質為主。陽台上有小桌椅,可喝茶觀湖。

這天晚上台灣中華基金會宴請我們,吃的是日月潭特有的魚總統魚。二林鎮農會的送了我們許多特產。這些地道的農民,一口一個“咱們都是中國人”。注意,這裏可是到了台灣中南部,綠營的地盤。可老百姓心裏對中國還是認同的。

晚上的水社碼頭燈火輝煌,山光水影,恍若夢中。碼頭上,一個人在吹薩克斯,湖風徐來,波瀾不興。那樂聲使得日月潭有了一種別樣的情調和意境。

(另記:台灣女詩人顏艾琳後告訴我,日月潭有一特產,那就是打敗斯裏蘭卡紅茶的“台茶18號”,泡了後,茶色呈紅寶石狀,前香有奶香,中味才有紅茶味,後味是深有層次的微甜咖啡香與不知名的香氣。比台灣高山茶更貴更迷人,有些更是限量、限季節出產的。)

阿裏山

阿裏山在嘉義與南投交界地,是一個鄉。阿裏山是一群山而不是一座山。這裏是鄒族人的聚居處。“阿裏”是鄒族語“美麗”的意思。一般來說,台灣原住民都住高山,漢人住平原,這跟大陸相似,漢人曆史上比較“霸道”。邵族人吃山豬、果子狸、獐子、飛鼠,男打獵,女織布帶孩子。有一說是250年前,鄒族(也叫曹族)有一位酋長阿裏巴,善獵,由達邦翻山越嶺到阿裏山打獵,常滿載而歸,族人也就向這邊遷徙了,後族人為感念他,將其山命名為阿裏山。阿裏山海拔2250米。阿裏山主要產紅檜木,日本人統治時全砍了,全是千年古木。還有山葵,粉末可製芥末。其高山茶可泡13次,而一般的茶隻能泡三四次。其實台灣好茶多,比如文山茶、東方美人(新竹縣產),大庾嶺茶為最好。

還是先說幾句往阿裏山路上的一些見聞。因為一路走,看到了09年那場八八水災瘋狂蹂躪的痕跡,泥石流(他們叫土石流)觸目驚心,河床被衝得滿目瘡痍,亂石滾滾,有的地方半露出屋脊和橋梁。山多有滑坡,有一個懸崖上,一棟三層樓房有三分之一懸在半空,被掏空了,但還沒倒下。還有兩棟也是崩坍到門口了。有許多機械正在施工,修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