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上的俏蕾
———劉世錦長篇小說《夢放飛的季節》
葉笛
春風卷著雪花,圍著老《花溪》的亭院飛舞,春雷為她鳴奏禮樂,敲開山野之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迎春花波峰浪穀,手臂相挽。天橋之上,君子蘭、萬年青前簇後擁;夾竹桃、杜鵑花映紅臉頰,眾盆景新、奇、怪,含深情羞美眸,石桌凳古、野、亂,品香茗,洗耳聽林泉。紫藤花千萬朵棚架遮天,山林中百鳥啾啾,婉轉入雲霞,誦經聲,大悲心頓時心生隨喜。穿婆娑裙的芭蕉女戴雪披冰,頂禮虔誠……齊和樂,以應穹蒼中寶山。月窗中,我正襟靜坐,今日意念不像以往那般集中,想必是芭蕉她嶄新的文學夢境,撞入我的入定?亦或成就他心通?不然,恰巧,世錦此刻送來了她剛完成的又一部長篇小說《夢放飛的季節》的書稿,又請我作序,這熱情洋溢的文字在我手中發燙,似給這冰封的高原帶來了一縷春光,一陣溫暖。
最憶是兩年前,也正值倒春寒,她送來了前一部長篇小說《不認識你該多好》的再版書稿,請我加上早已寫好的序文。出版後,我才發現,好友蔚樺也寫了評論,對一個青年作家,引起了多方麵的關注和熱議,是好事,對我這個長期扶植春蕾的老園丁來說,也就感到欣慰了。
在七十年代初,我任專職文藝輔導幹部時,在全國萬馬齊喑的日子裏,我們創辦了《長征》文藝、主編國慶詩選、主辦“花溪之春”多場全省大型詩歌朗誦演唱會,出了不少作品和人才。我以職責的敏銳,發現世錦那時小荷才露尖尖角,便鼓勵她走文學之路。我們創辦《貴陽文藝》(後改名《花溪》),我主編《樂園詩刊》,任作協文講班導師和《花溪》編審時,與她多少有些文學之緣,從她的來稿裏,發現她有些詩才,曾編發了她的處女作《離別》,此詩後獲“鉛鋅杯”全國詩歌大獎賽優秀獎。後來才知道,她從小受其父劉教授的熏陶,讀了不少文學作品。我任《樂園詩刊》主編時,曾聘任她為編輯。
世錦善於接納別人的正確意見,有時卻有些固執,不屈不撓的性格和邏輯很強的思維,被樸素和公正的外表所掩飾,聰明、靈巧的行為被寡言和矜持所覆蓋。她的動作與感覺敏銳。生性樂觀而富於幻想———看世界一切均美好。她對待別人從不懷任何惡意,總能先看到別人的優點,易與人建立友誼。有時也在不經意間被別人拖累,卻常有奇逢。有助夫益子之德,是個能為家庭歡樂而做出貢獻的人。她很穩重,使人信賴。她有堅韌的意誌和奮鬥的精神,世俗的偏見對她來說是無所謂的。她信奉的格言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她全身心地完成她所做的工作,並厭惡半途而廢。她愛用天真的思想來理解別人的秘密。她的生活中很少看到抒情詩和月光小夜曲,她的記憶力長久精明,她會用努力工作和寫作來減輕艱辛和緊張。她是有很強的道德觀念和尊嚴的人,不做作和誠實的原則讓人友善。她的天賦對自己有很強的自信,這本質是她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因素,為追求自己的理想達到狂熱的程度,她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和努力著,一步步地去實現夙願。她的外表平和安靜,但卻有一顆熾熱的心。她似保守內向,卻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寧靜、謹慎、忍耐力強是她的美德,她的這些性格特點,肯定可以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會寫好這本書。
青春!一直都是古今中外文學創作永遠年青、筆耕不輟的主題,這一片神奇土地上,早已呈現奇花異卉,明珠奪目,要想有所創新,難度極大。改革開放給中國文壇帶來了更蓬勃的生機,不斷有才華橫溢的佳作出版和作品出現。我們的文學作品就是要以正確的思想教育人,美好的作品鼓舞人。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好的青春文學作品總是塑造不同的光輝形象。諸如《青春之歌》,反映了30年代的學生運動,為了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通過十七、八歲的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等的成長來反映這場曆史大風暴。這部小說《夢放飛的季節》集作家、教師和母親的責任感於一生,來反映了80後、90後十八、九歲的青年學生在和平年代教育的大變革。這些青年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社會上有不少人中,甚至還有某些外國人都歎息道:“這些年輕學生早戀、早婚和非法同居、個人主義膨脹,是‘垮掉的一代!’真的令人擔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