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從這部小說裏,我卻欣喜地看到作家以深邃的目光,抓住了當代青年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教師們的艱辛曆程和這一代學生自尊、自愛、自強不息和對同學關愛的互助精神。選取了讓人寒噤又肅然起敬的花季少年們的一段觸目驚心的曆程。塑造了三個美少女在即將遭到流氓淩辱,貞節將被破壞的緊急關頭,小說的主人公夢俐急中生智編出了一個巧妙的故事,對這個涉世不深的少女來說,她機智和巧妙,有著女俠般的仗義。她的神態鎮定自如,然而又是那麼的幼稚和可愛。她品學兼優,她既勇於鬥爭,又善於鬥爭,既要打擊壞人,又要保全自己。她設法趕快逃離現場,再營救兩個好朋友。另外的兩個女孩,卻無計可施,哀憐受辱,屈服落淚。回避是縱容,輕身是愚蠢!夢俐為廣大的青年學生指出了正確的臨危措施,是家長對子女的教材。《易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小說還描寫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特別描寫了高三女生為了維護受害女同學的聲譽,第二天全班女同學集體不上學……。作家要有一雙從平凡的生活小事裏發現美的眼睛。世錦的這雙眼睛始終細心地、默默地守望著、殷切地盼望著,熱烈地渴望著勝似那慈母的眼睛,勝似班主任那種育人成材的胸懷,如地球博大的經緯線,交織著、纏繞著、煎熬著她的愛心。
小說還從人性出發,塑造了另外一個單親家庭的女孩,丁妮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長期的孤獨和寂寞造成了心裏和生理都有些扭曲。青春的躁動、錯覺、欲火中燒,險些做成了蠢事。學習委員李誌,是一個隻會讀死書、背死書的書呆子。開始老師們都為這個能把書上的內容一字不漏背出來的學生而感到高興,是老師們的得意門生,是學生們的榜樣。但是,他在遇到靈活的題目時,就沒有辦法了,遇到感情問題更是一蹶不振,高考也考得不理想。這也是對那些隻會背死書的“背多分們”的一個諷刺。小說中塑造的那個中學校長,雖然著墨不多,卻深刻地刻畫出了這個開明、為教育和學生著想的校長。另外還巧妙地塑造了大學教師們熱愛教育事業和他們艱辛、忘我和敬職的精神。
我們也看到小說在塑造的典型人物還不夠豐滿,有些地方線條還比較粗,情節和細節的描述還不夠細膩,還可以挖掘下去。在技巧上還可以再下些功夫,語言的打磨還不夠精煉。不過,我們欣喜地感受到了如同我們回到了校園裏生活,看到蓓蕾與花朵,卻有劍鋒般的意誌,就像那傲雪的寒梅;恰是那帶雨的梨花;挺立在人生的懸崖和暴風雨中,在我們滄桑的心田上烙上了深深的印記。
辛卯辛卯辛未
於老《花溪》詩易齋
(葉笛先生:編審、著名詩人、評論家、作家。係走向世界的中華周易名家、曆任國際文學詩人協會理事、《世界華文詩報》編委、《花溪》文藝雜誌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貴陽作協副主席,易學、數術教授等職務。見百度百科、網易博客)
作者自言
———盡在無言中
葉笛老師已為我寫了序,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再說幾句。我的朋友們都說我是一個“多愁善解”的人。其實我知道我還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
第一、我是一個不太會說話和不太會與人交流的人。
(注:特別是在人多的時候,我總是默默地坐在旁邊望著大家不語。)
第二、我是一個喜歡用淚水來解決委屈、感激和感動的人。
記得在2002年,我的長篇小說《不認識你該多好》第一次出版後,我給好久未聯係了的———我的老師通電話彙報情況時。老師在電話那頭輕輕地說:“你最好能調到圖書館工作,有利於你的創作……。”
是啊!這可是我一直盼望著、向往的工作啊!雖然當時我早就向學校的有關領導提出了請求,卻總還是那樣眼巴巴地期盼著、這份想做已久,而沒有得到做的工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