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出身真的決定命運嗎(1 / 1)

我們的命運由我們的行動決定,而絕非完全由我們的出身決定。

——約翰·D·洛克菲勒

在生活中,“出身決定命運”這句話在大多數人那裏是得到了認定的。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實似乎在向人們昭示著這一點。但是一個人的出身真的就會決定他的命運嗎?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億萬富翁的約翰· D·洛克菲勒卻給予了我們否定的答案。他曾經告訴他的兒子小約翰· D·洛克菲勒,一個人的命運由他的行動決定,而絕非完全由他的出身決定。

的確,出身是每個人命運的起點,一生經曆的初始。出身會影響人們的一生,但並不意味著定格,不意味著就是命運的終點,命運從起點開始,自始至終,都會有千差萬別的變化,都會在社會的激流波濤中翻滾出各自命運的軌跡。

洛克菲勒自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洛克菲勒還很小的時候,家境十分貧寒,他上中學時所用的書本都是好心的鄰居為他買的,他的事業開始於日薪隻有50美分的簿記員,但經由不懈地奮鬥,最後建立了一個令人豔羨的石油王國。在眾人眼裏這似乎是個傳奇,但洛克菲勒卻認為這是對他持之以恒、積極奮鬥的回報,是命運之神對他艱苦付出的獎賞。

可見,一個人的命運絕非完全由出身決定。隻要他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和奮鬥,即使出身貧寒,也一定有機會破解“出身決定命運”這一魔咒。在曆史上,出生底層最後成為大人物的人數不勝數的。如,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就有相似的經曆。他出身貧寒,一生經曆了許多磨難,但是麵對苦難的人生,林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將其一一化解,最後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德國前總理格哈特·施羅德也同樣出身貧寒,全家住在搭建的簡易房裏,經常有債主登門討錢。底層生活讓施羅德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切得靠自己拚搏。1962年,18歲的施羅德半工半讀,在夜校接受高中教育。拿到高中文憑後,赴哥廷根大學攻讀法律專業。經過不懈地努力,施羅德終於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又一個從底層走向政壇的領袖。

許多事實證明,一個出身貧寒的孩子通過個人努力也可以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人的家庭出身是不可更改的,但這並不決定人的一生,也許,一個乞丐的孩子最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而一個名門望族的公子卻淪落成街頭的乞丐。

在很久以前,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費城的一個小酒吧裏,一位客人談起某位百萬富翁,說:“他是個百萬富翁。”“是啊。”旁邊一位精明的先生回答說,“他繼承了2000萬元,然後他把這筆錢變成了100萬元。”

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在今天的社會,富家子弟同樣也處在一種不進則退的窘境之中,他們中的很多人注定要受人同情和憐憫。家族的榮耀與成功的曆史,不能保證其子孫後代的未來將會美好。早期的優勢雖然對他們大有幫助,但並不能保證他們最後會贏得勝利。

富家子弟擁有出身的優勢,當中卻很少有人能居安思危。而出身窮困的人因迫切需要擺脫環境束縛,便會積極發揮創意和能力,且珍視和搶占各種機會。洛克菲勒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他的子女還很小的時候,他就有意識地不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個富人。

洛克菲勒不斷地給孩子們灌輸諸如節儉、個人奮鬥等價值觀念,因為他知道給人帶來傷害最快捷的途徑就是輕而易舉地獲得財富,它可以讓人腐化墮落、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失去最單純的快樂。而他作為一個愛孩子的父親當然不能用財富埋葬自己心愛的孩子,讓他們成為不思進取、隻知依賴父母的無能者。

命運不是永久定格的,而是可以改變的,關鍵是看你如何去麵對。每一個人都渴望過上快樂、富足的生活,但是這樣的生活從何而來呢?顯然它不是來自高貴的血統,也不是來自驕奢的生活方式,而是來自高貴的品格——自強不息的精神。

在中國西北地區有一種樹叫胡楊。胡楊是世界上一種最古老的楊樹,6000多萬年前就開始在地球上生存了。它和一般的楊樹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幹旱、多變的惡劣氣候,對鹽堿有極強的耐受力。在地下水含鹽量很高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照樣枝繁葉茂。

在塔裏木河流域,胡楊樹被當地人稱為“英雄樹”。胡楊的生命力特別頑強,生1000年不死,死了1000年不倒,倒了1000年不朽。人們讚美它為“沙漠的脊梁”。

胡楊之所以如此受人推崇,皆因為其頑強生命力中所透射出的自強不息的精神。自然界的生物正因為自強不息,才能物競天擇,不被大自然所淘汰;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需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才能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勇往直前,屹立不倒。

一個人隻有自強不息,才能贏得世人的尊重,成為品格高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