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為我們創造雙腳,是要讓我們靠自己的雙腳走路。
——約翰· D·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說過,命運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左右我們的,由上帝負責;一部分是被我們左右的,由我們負責。前者隻占一小部分,後者才是人生的關鍵。從他的這句話延伸來看,左右我們的正是我們無力扭轉的一些事實,比如出身,同一天在同一家醫院裏出生的兩個孩子,一個的父母是億萬富翁,一個的父母是普通工人,他們被上帝分派了截然不同的出身,生長在兩個天差地別的環境中,也許工人的兒子並不像富翁的兒子擁有那麼多的機會,但最終決定整個生命高度的,仍將是他們自己,而不是他們的家庭。
1932年,一位年輕的美國姑娘迪德裏克森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表現征服了世人,她一人獨得80米跨欄與標槍雙料冠軍,還獲得了跳高亞軍。更令人驚奇的是,後來她又跨行去學習高爾夫球,並在幾年後獲得了兩項美國與英國業餘大賽的冠軍。很多人讚歎她天生就是一個運動天才。可是如果你知道了她是如何學習高爾夫球的,也許就能明白她成功的關鍵到底是什麼了。在高爾夫學習的一開始,她就先認真分析高爾夫球杆的揮力,研究球的運行速度和曲線,然後她依此每天練習12小時,平均每天擊出的球有1000個之多,練到最後往往已經累得連球杆都握不住了。看到這些,誰還認為她的成功是天資超然呢?
讀完這則故事,然後再回過頭去重新品味一下洛克菲勒的那句話,就會對它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創造命運,就要學會利用好命運已經賦予你的一切。洛克菲勒就曾經告誡自己的孩子要注意這一點。他發現出身窮困的人更珍視並努力搶占各種機會,也更加願意發揮想象與創意,這皆是因為他們在坎坷命運中學到的生存技巧,他們更迫切地需要解救自身。關於這一生,年輕的洛克菲勒就已經深諳其理了。
創造命運,還要懂得避免好高騖遠。洛克菲勒教導自己的孩子:“‘最好’是‘好’的敵人。很多人總是為了追求最好的東西,而放棄好的東西。”就像我們都知道的那個寓言故事,狗熊掰玉米,掰一個扔一個,總也選不到自認為最大的那個,最後隻能兩手空空。理想主義在現實麵前是有很多缺陷的,過於追求完美有時會導致一個人觀察事物時過於苛求,認為生活的各個部分都不完美。那麼他很難在現實社會中獲得成功。洛克菲勒所言的“用雙腳走路”,並不是簡單地說一個人要努力前行,還應該學會腳踏實地。抬起頭可以看見遠處的天空,低下頭,也可以看見腳下的路。洛克菲勒本身就是一個極其追求完美的人,但是他卻深知這樣一個道理:人類所做的事情,沒有一件絕對完美,隻有接近完美。他也將這重要的一課放入了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告誡自己的孩子,等到所有條件都完美以後才去做,隻能永遠等下去,並將機會拱手讓給他人。
在教育中他也以實際行動來培養孩子們這種依靠自己創造財富的品質。在他的兒女們成長的時候洛克菲勒已經是一代巨富,他完全有理由讓自己的孩子錦衣玉食、不勞而獲,可是他並沒有這樣去縱容,他是怎麼做的呢?看看他為孩子所設計的勞動薪酬吧:打蒼蠅2美分;削鉛筆10美分;練琴每小時5美分;修複好一個花瓶1美元;堅持一天不吃糖果2美分,堅持到第二天額外有1美分;在家裏的菜地裏拔10根雜草1美分。對於自己唯一的兒子,他劈柴的報酬是每小時15美分,清掃院子每天是10美分。洛克菲勒通過讓孩子們操持家務來掙錢,領悟創造的價值。在他的教育下,年僅13歲的女兒就已經懂得如何去主動賺錢了,洛克菲勒跟自己13歲的女兒說每月從煤氣賬單上節約下來的錢都歸她。於是這個小女孩就四處查看,看見別人在用煤氣,就去把它關小。
洛克菲勒十分珍視創造的價值,他見過太多白手起家而獲得成功的例子,所以深知自立與創造是人一生中多麼關鍵的決定因素。在他兒子小洛克菲勒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有一次他的考試成績獲得了全班第一,小洛克菲勒很高興,他在想象著這次父親該給他什麼獎勵。回到家後,洛克菲勒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一位獵人在一次打獵中捕獲了一隻幼鷹,它實在太小了,獵人不忍心將它殺死,就帶回家養在了雞籠裏。這隻鷹和雞一起生活、覓食、嬉戲、成長,等到它慢慢長大,獵人見它的羽翼已經豐滿,便決定將它訓練成一隻獵鷹。可是由於這隻鷹自小就跟雞生活,已經完全和雞一樣,似乎喪失飛翔的能力了,獵人怎麼努力都沒用。獵人既失望又憤怒,他把它帶到了山頂上,狠狠地扔了出去。鷹在空中急劇下墜,它本能地拚命撲打翅膀,一陣掙紮之後,這隻鷹居然就飛了起來。洛克菲勒對小洛克菲勒說,這個故事就是我對於你這個成績的獎勵,它帶給你的價值將是任何物質獎勵都代替不了的,你要好好領悟它。
有人生來即為高山,有人生來即為草芥。但是,隻要你的孩子懂得了如何去創造命運,那麼終有一天,小草也會站在群峰之巔,一覽眾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