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克裏特島——無法忘卻的浪漫與風情(1 / 3)

說起希臘,我們自然會聯想起兩樣永遠在人類曆史上閃爍光芒的東西:奧林匹克運動和古希臘文明。前者不用解釋,後者則是我們許多東方人需要補的課。希臘文明在哲學、藝術、建築等方麵的成就至今仍是歐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最絢麗的部分。“愛琴”是著名的海灣名稱,也是歐洲旅遊勝地,更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而克裏特島則是這一古代文明發源地的核心地。

克裏特島麵積8261平方公裏,比馬耳他整個國家的麵積大出二十多倍,是希臘最大的島嶼,在地中海的愛琴海灣之南。公元前2800年,克裏特島就已經進入青銅器時代。公元前2000年在島北岸以克諾索斯為中心建立了奴隸製國家,建築起宏偉的宮殿、廟宇,那個時代島上就有興盛的石雕、金銀製品、珠寶、陶器製作業和頻繁的海上貿易。

希臘神話中許多故事就發生在這座島上,其中最著名的要算米諾斯王傳說了,克裏特文明因此亦名米諾斯文明。克裏特島上有山地和深穀,風景優美多姿,還有斷崖、石質岬角及沙灘構成的海岸。地中海氣候使得這裏通常風和日麗,植物常青。島上種有橄欖、葡萄、柑橘等,鮮花遍地盛開,島四周是萬頃碧波,因而有“海上花園”之稱。

聞名於世的米諾斯國王(King Minos)時代,除了在島上建築了囚禁牛怪的迷宮外,克裏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則劃開了西洋文明的混沌,即使後來麵對希臘大陸文明,拜占庭、羅馬及奧斯曼土耳其文明的洗禮,克裏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仍是它最令人難忘的一頁,甚至後來的強勢文明都是以它為根,融合它的精神。歐洲有句俗諺這樣形容克裏特文明,它“一點點酵母足以把全團的麵發起來”。

雖說克裏特島僅是地中海的第五大島嶼,但由於它的悠久文明和獨特的地理位置,每一次歐洲大革命、大動蕩似乎都與克裏特島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與德軍為爭奪該島,曾進行過一場曆時12天的殊死空戰,最後以德軍占領為勝,盟軍失守為敗宣告結束。在該戰役中,德軍傷亡1.4萬人,損失飛機220架。其中德軍唯一的空降師第七空降師,在戰役中遭受巨大損失,傷亡超過5000人,幾乎占全師的四分之三;參戰的空降兵共計傷亡6500人,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可謂元氣大傷。由於德國空降部隊在此次戰役中的巨大損失,克裏特島因此被稱為“德國傘兵的墳墓”。盟軍傷亡人數更多,約2.8萬。

其中英國海軍3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被擊沉,1艘航母、2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被擊傷。希臘傷亡人數超過6000人,其海軍基本全軍覆沒,另有75%的商船被毀。希特勒雖然是克裏特島戰役的勝利者,但由於他的空降兵損失慘重,因此認為傘兵時代已經過去,基於這一思想,德軍後來沒有及時補充擴建其空降兵部隊,在此後的戰爭中,再沒有實施過大規模空降作戰。而且由於克裏特島戰役,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行動”被耽擱了整整四個星期,德軍機械化部隊因此陷入了莫斯科的漫漫大雪中,二戰的進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改變了。克裏特的文明與悲壯同樣光芒四射。克裏特的風光與風情則更是迷人傾世。

2011年2月下旬的克裏特,這顆歐洲明珠因為一批批中國人的進進出出,又一次成為世界矚目之地。據說當我駐希臘使館向國內建議把克裏特作為利比亞大撤離的中轉地時,決策部門的不少人驚歎起來:這麼著名的地方我們可以用嗎?用得起嗎?後來友好的希臘政府回應:可以用。為此,正處金融危機的歐洲諸國曾妒忌了好一陣:有錢的中國,這下可讓口袋空空如也的希臘人飽餐一頓了!既然希臘回應可以用,那我們自然用得起!中國領導人很幹脆地決定了此事。

一萬三千多名中國人要一下子進島,這是克裏特近幾十年從未有過的事。當時島上正值旅遊淡季,多數酒店、旅社都已關張休整。“歐洲人非常重視個人的假期,但聽說我們要用他們的酒店時,破例為我們重新開張。許多正在休假的服務生和酒店工作人員也在第一時間回到了崗位,這是很罕見的事。”羅林泉大使深有感觸地說,“23日,我們就向當地11個四星級酒店訂下六千五百多個床位,並聯係好10家備用酒店、近百輛大巴車,確保了後續撤離大隊人馬進島。”

熱情、友善又浪漫的克裏特人給了驚魂未定的中國人諸多意想不到:每一批從地中海彼岸過來的撤離者從郵輪上岸後,列隊歡迎的克裏特姑娘們有的遞上礦泉水,有的送上一枝鮮花,加上一句句並不熟練卻十分好聽的“你好”和一張張美麗的笑臉……這讓剛剛從戰火中逃生的中國人簡直心花怒放。

還有一件事更有趣。有位克裏特人很好客,某一天晚上他把一位中國工人接到自己家,兩人一起痛痛快快地唱歌、喝酒,結果這位工人喝醉了。半夜三更時,那位克裏特人樂滋滋地將其送回賓館,末後還說:“朋友,還到我家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