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江水情深 (1)(1 / 3)

阿成

當我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治水史詩》一書的發行式,並拿到兩大本厚重的《中國治水史詩》的時候,真的是感慨萬千。這樣一本專題性的,並集合了國內眾多一流作家,用文學的形式和曆史史實,共同撰寫的紀實治水史詩,可以說,前無古人。縱觀中國的治水史和文學史,甚至文化史,哪朝哪代曾經有這樣的魄力,這樣的能力,這樣的智慧,邀請國內眾多作家一同來撰寫這樣的一部大書?這不是“曲水流觴”即興作賦,也不是“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式的幾位雅士吟唱,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甚至也可以說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了不起的文化奇跡。這樣的事情也隻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做得到,也隻有在像梅雁水電集團的董事長、總經理楊欽歡這樣的企業文化大家的鼎力的支持下、熱情的扶植下、慷慨的資助下,本著對國家負責,對曆史負責,對子孫萬代負責的高度主人翁責任感,才能推動與完成這樣一部偉大的鴻篇巨製。當我用手摸著這部書的水藍色封皮的時候,我不由得對楊欽歡這個人,對這個人的襟懷,對這個人的遠見,對這個人的學養由衷地欽佩了。這也從另一個方麵證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企業家已經不單純是那種埋頭生產與建設的領路人了,而是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站得更高了,看得更遠了,成為新一代高水平的企業文化的領頭人。在某種意義上說,楊欽歡董事長本身就是一個尺度,一種召喚,一個啟示,在這樣的尺度、召喚和啟示下,我們一定能看到在他的身後,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家,一手把自己的企業搞得好上加好,另一手則放眼全局,把企業文化和人民的福祉作為自身的終生奮鬥目標。毫無疑問,像楊欽歡這樣的人,做這樣的事,的確是功德無量。他開創了一個先河,樹立了一個新的裏程碑,讓我們對中國企業界的人士,讓廣大人民群眾,讓世界刮目相看。

還令我感佩的,是這本書的主要倡導者和編撰者之一,我國的著名作家、優秀的共產黨員程賢章先生,他是文化人士的另一個典範,或者說是另一種楷模。程先生為了編撰這本中國曆史上的第一部治水史詩,本著要為子孫留下青山綠水的宏願,不顧八旬高齡,帶領幾位年輕得力的助手,飛行40000公裏,去新疆,又冒著肅殺的秋風,風塵仆仆來到了寒徹透骨的東北大野,然後去地震後的汶川災區,再冒著酷暑和嚴寒,實地考查了中國著名的水電站和大江大河。從5月到7月,僅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程先生帶著他的助手們,不僅去了四川映秀、都江堰、靈渠等著名治水工程考察,去了新疆烏魯木齊、吐魯番、坎兒井,還去了京杭大運河的起點、中段和終點。去了山東黃河入海口、浙江的錢塘江、西湖、上海的蘇州河和黃浦江等地進行實地勘察。他們的文化壯舉引起了國內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幾乎全國各大媒體都發布了他們的消息。於是又有好多作家都主動請纓,主動聯係,希望能成為這本大書的撰寫者之一,能為中國治水史貢獻一份自己綿薄的力量。或者我們會說,在程先生身上,我們能看到古代那個徐霞客的影子,但是,徐霞客遊覽神州的名山大川時還很年輕啊,可程先生已經是80高齡了,帶著他的助手,不舍晝夜,上天入地,涉江過河,儼然像唐僧取經一樣,曆經千辛萬苦和種種磨難,日夜兼程,風餐露宿,終於以親曆者的身份和資格,率先掌握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把住了治水史的脈絡,取得了真經。之後,程先生又率領他的助手們,馬不停蹄地逐一地去拜訪各地的每一位作家,他們心靈之虔誠,態度之謙虛,讓那些正在繁忙創作的作家、詩人和報告文學家們深受感動,毅然放下自己手頭的創作,為程先生,為程先生背後的鼎力支持者——楊先生和中國作協的老朋友披掛上陣,揮筆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