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江水情深 (2)(1 / 3)

就在去年的秋天,我和幾個作家,在省委主要領導的支持下,走了一趟北大荒之旅。北大荒是全國著名的大糧倉。記得溫家寶總理在黑龍江視察的時候說過,“全國大糧倉,拜托黑龍江”。北大荒是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糧食基地,特別是在SARS盛行的時候,首都北京曾一度出現人為的糧荒,就是北大荒集團晝夜不停加工糧食,然後日夜不歇地運往北京,緩解了北京糧食壓力,以事實破解了關於糧食恐慌的傳言。而北大荒的糧食靠什麼才能豐收,靠什麼才能保證呢?那就是鬆花江和黑龍江的兩江之水啊。我在北大荒參觀了北大荒集團的許多著名農場,像友誼農場,851、852農場,勤得利農場,考察了“萬畝大地號”和寒地水稻,以及現代化糧食種植園,看到一望無際的整片土地呈現出一派金子般的顏色的時候,作為曾經寫過《大江作證》和《氣壯山河》的作者,我立刻想到了黑龍江和鬆花江。是啊,江河的功勞是潛在的,或在江麵上,或在地下的深處,上善若水啊,它們就是這樣滋潤著北大荒的千萬畝良田,對保證共和國糧食安全,兩江可謂是功高蓋世。那十幾天裏,我還尋訪了黑瞎子島、雁窩島和珍寶島,這些島嶼或者是記錄了北大荒人墾荒的英雄歲月,或者記錄了捍衛共和國神聖的領土尊嚴。我們坐在船上,行駛在黑龍江上,對麵就是俄羅斯,特別是看到回歸到祖國的黑瞎子島,怎能不讓你心潮澎湃,感慨萬千?而黑瞎子島,據農場的人說,已經將島上大片的土地撥給了北大荒集團,今後,他們將在汗水和黑龍江的滋潤下,又要多奉獻給每一個中國人一份甜美的食糧。但是,這後來的經曆,這遲到的感受,我已沒有機會寫進那兩篇文章裏了,這實在是個遺憾,相信有機會,一定把這樣的感受再重新補充進去。這也是我寫完這兩篇文章之後的一些未了之願。

鬥轉星移,每當外地來了朋友,我照例要領他們到鬆花江邊看一看,這是一座城市最引以為自豪的地方,有些朋友過去曾經到過鬆花江,記得一個知青朋友說,當年我還是一個小青年的時候,那時候的鬆花江水很寬,很厚,現在的水窄多了。這是他記憶當中的鬆花江,情感中的鬆花江。其實,這裏的每一個老人都能說出鬆花江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有過怎樣的經曆。而且這一切已經成為他們重要的精神食糧,成為他們的心靈安慰,成為他們甜蜜的回憶。當外地的朋友看到這裏的冰燈,覺得十分的神奇,認為這是人類創造出的人間奇跡。其實,這樣的“行為藝術”,它的合作者是大自然,是黑龍江和鬆花江啊。這也是我從事兩江寫作之後的新的認識。是啊,我們站在大江旁邊,或者在皚皚白雪的冬天,或者在江花怒放的春天,我們一定是會被大江的美景所陶醉,但是,你知道,作為一個寫過鬆花江和黑龍江抗擊洪水的作者,他的感受會不一樣了,那就是,對這兩條江的無比尊敬和感恩之情。

我還記得當初,通過朋友的介紹,廣東的作家、收藏家、社會活動家程賢章先生親自到哈爾濱來的情景。當時,程先生的身體相當的好,盡管他說著一口我聽不大真切的廣東普通話,但我還是感覺到了他的激情和責任感。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要做事,而且要做大事,並且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做實的人。事實上,在芸芸眾生當中,特別是在作家當中,在文化人當中,我們缺少的就是一些這樣的人,他們可能不是那種被神話與膨化了的“文化精英”,但是,他們對曆史負責,對民族負責,對人民負責,他們是踏踏實實的文化工作者,是實幹家,是將生命的質量與自己的努力結合在一塊兒的人。

當年我們初次謀麵的情景,我依然記憶猶新。那是在哈爾濱南崗區的一家普通賓館裏,我見到程先生的第一眼,認為他頂多不過60歲,可是,經詢問之後,才知道程先生已是80歲高齡了。我當時就說,程老,您隱瞞年齡了。你看,你像近八旬老人嗎?臉不像老漢,手腳也不像。當時,程先生和他的助手剛去了吉林長春,拜訪笑天先生回來,我還問程先生,您對東北的印象如何?在聊天當中,我對程先生介紹說,要說糧食,北大倉才是中國的大糧倉,什麼時候我帶你去看。程先生說,所以呀,東北才能生產笑天、阿成、子建、兆林、鄧剛這樣的作家啊。我問,你呢?他說,我是土司。我說,土司厲害呀!權勢重呀!誰有超人的智慧和毅力去編一部千年沒有的中國治水史?你看厲害不厲害,你編書從廣東編到東北來,編到哈爾濱來,這要多大的勇氣!最後,我鄭重地說,程老,您要編撰《中國治水史詩》,簡直是創造了一個人間神話,尤其是您感召這麼多大作家參與撰寫,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文化奇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