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1日
《梅州日報》發表有關《中國治水史詩》的記者專訪:
充滿詩意的一部治水傳世巨著
——訪《中國治水史詩》主編、著名作家程賢章
近日,中國作家協會旗下《文藝報》用整版圖文報道了首部全景呈現中國曆代治水工程的著作——《中國治水史詩》已經編撰完成的消息,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眾多作家紛紛致電編輯部表示祝賀並期盼巨著早日麵世;廣東省委宣傳部發函讚譽《中國治水史詩》展示中國五千年治水工程,填補了“學界空白,作家陣容強大”。
從去年5月約稿開始算起,時間僅過去了1年,這部編纂難度堪比修建一座治水工程還要艱難得多的鴻篇巨著就即將與讀者見麵,這背後還有哪些故事值得回味?昨日上午,《中國治水史詩》主編、著名作家程賢章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連續用了五個“不可思議”來表達他對該書順利完成編纂的激動心情。
企業家心願引起當代作家共鳴
記者:(以下簡稱記)程老,首先祝賀《中國治水史詩》順利完成編纂!隨著媒體多次報道《中國治水史詩》,社會各界才知道《中國治水史詩》這個選題竟然是梅雁水電集團董事長楊欽歡這位企業家策劃、提出的,大家都甚覺意外。
程賢章(以下簡稱程):《中國治水史詩》順利完成編纂,不少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以來,尚無一部完整理想的治水書。從嚴格意義上說,《水經注》其實寫的都是山水文章,雖也文采風流,但寫治水的篇章極少。由於中國缺少一部較完整的治水書,《水經注》至今仍為許多治水者和文人騷客視為治水經典。促成《中國治水史詩》這個選題的契機,其實緣於我和梅雁水電集團董事長楊欽歡的一次談話。我查閱了2009年3月8日日記,我要求楊總分配我一項寫作任務,楊總說中國的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從三皇五帝到偉人毛澤東等都是治水大功臣,你來寫治水文章,慢慢寫,好好寫,依靠你的關係動員大家來寫,你要學會經營文化,動員大家的力量。當楊欽歡說他想編一部“中國治水史詩”的計劃交給我時,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巨大的責任!“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我就這樣痛快地接下了主持編輯“治水史”的工作。剛開始啟動《中國治水史詩》這項文化工程時,也遭到了不少業內人士的質疑:怎麼敢去編如此題材的書籍呢?但隨著編輯工作的開展,楊欽歡這個極具文學價值和曆史價值的選題得到了眾多知名作家的認同並積極參與其中。我們雖不敢想象此書堪比千年經典《水經注》,但編寫一部中國治水書可說是圓了楊欽歡和多少代作家們的共同願望。
高效工作創造了出版史奇跡
記:程老,從您去年5月飛赴四川都江堰地震災區開始約稿算起,原本計劃3年完成的編輯工作如今隻用了1年時間,業內人士認為這創造了國內出版史的一個奇跡。
程:這是第二個“不可思議”。《中國治水史詩》彙集了何建明、蔣子龍、張煒、張笑天、葉延濱等眾多知名作家的文章、共計200多萬字,還有20多幅知名畫家的插圖,如此龐大的工作量能夠在1年多的時間內完成,得益於策劃人楊欽歡堅定不移的大力支持,能夠讓編輯部高效運轉。實話說,編輯工作剛開始時,總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縈繞在周圍,但不論何時何地遇到何種困難,楊欽歡以其獨到的睿智和遠見的目光始終堅持目標不變。他的信心百倍影響和鼓舞著編輯部一班人,於是才有了我和我的助手楊國立、程勇芳、羅煒新不知疲倦當起“空中飛人”的經曆:一年間,我們進汶川地震災區、闖新疆火焰山、跳東北大冰窖……行程逾5萬公裏。辛勤的勞動換來的是眾多名家的認可,比如與山東作協主席張煒碰麵時,張煒就表示:“我工作再忙,也應該寫一篇。”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中國治水史詩》的作者隊伍就這樣一天天壯大起來,以至於形成最終罕見的著名作家大集合,他們自覺為這項巨大的文化工程添磚加瓦,所有約稿於2009年12月31日底如期登陸梅州編輯部,為編輯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