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中國治水史詩》編寫紀事 (17)(2 / 2)

各級領導關心支持

記:《中國治水史詩》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擔任總顧問並題寫書名,還有眾多省部級領導擔任編委等,為什麼這項工程能夠得到眾多領導的認同呢?

程:編纂《中國治水史詩》的意義得到了眾多領導的認同,這是民間文化工程創造的又一個“不可思議”:當我飛到北京邀請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出版社社長、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一同擔綱《中國治水史詩》主編時,他覺得這是一項功德無量的事情,立即響應擔任此書主編,並確定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京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各大媒體,也發布了我們編寫治水史的消息。廣東省委宣傳部認為該書展示中國五千年的治水工程題材填補了學界空白,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雄、副省長李容根欣然應邀擔任編委會主任;市委書記劉日知專程到編輯部看望工作人員,充分肯定編輯工作是一項偉大的文化工程,勉勵大家編出精品提升“梅州文化”品牌,為創造梅州文化名城作出更大貢獻,並表示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編輯工作;市長李嘉多次過問編輯工作進展情況,勉勵編輯人員寫好山水文章。

全國各地作家爭相加盟

記:參與《中國治水史詩》的作家不僅來自國內,連港、澳、台的作家也名列其中。

程:不久前,台灣作家藍博洲做客編輯部時講出了第四個“不可思議”——編這本書連我們台灣也考慮進去了,太讓人感到意外了!這其實也是策劃人楊欽歡關於本書“奇、特、精”總要求的體現。在開始策劃《中國治水史詩》這項國家級文化工程時,楊欽歡就將範圍確定為分布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港澳台地區的主要江河水係,以及曆代深具影響力的水利工程。隨後,這項工程在國內文壇和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楊欽歡經營文化的理念感染著作家們,“治水史”這個橫跨千年的文化命題打動了作家們,於是包括港、澳、台在內的50多位國內一流作家紛紛應約為該書撰稿,連中國作家協會過去都沒有組織過如此龐大的作家陣容去完成同一個題目的寫作,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稱這是“中國文壇規模空前的一次集體創作”。

編輯部設在“文化之鄉”決策正確

記:《中國治水史詩》的編輯工作可說是一項國家級文化工程,她的編輯部沒有設在北京、廣州等大都市,而放到了山區梅州,這讓國內文藝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世界客都”。

程:是的!這正是我想說的第五個“不可思議”。不少同行幾乎不敢相信如此龐大的編輯工程,她的編輯部設在遠離都市的山區竟然絲毫不影響工作效率。我認為,編輯部落戶梅州並不意外,因為這裏享有“世界客都”之美譽,我們靠的是實力和認真工作態度,以及對全國著名作家的親和力。一項國家級的文化工程在這裏“經營”同樣能夠取得良好的效益,梅州雖然是山區,但交通和信息同樣發達,一樣能辦大事。事實證明,編輯部落戶梅州的決策是正確的。

名家佳作薈萃值得品讀

記:程老,不少讀者都盼著能夠早日拜讀《中國治水史詩》,能夠概括一下此書的特點嗎?

程:如今,在中國作協領導的親切關懷、作家出版社的全力支持、執筆作家的鼎力加盟、該書主編何建明以及責編賀平的共同努力下,16開豪華精裝封麵200多萬字的《中國治水史詩》將於本月底提前麵世。自古至今,炎黃子孫與水的關係是一個“敬畏、利用、征服、傷害、和諧”的過程,“治水”在曆代都是一項難題。參與撰寫的作家們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精彩的文字向讀者展現了中國曆史上曆代名君、名臣、名人功在千秋的治水偉業。該書的一大亮點是既有生動的治水故事,又有詳細的水利工程的介紹,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還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文字優美,值得品讀。(記者劉軍劉世錦)